| |   | 𤣥 |  | 
 部首:玄
 部首筆畫:5
 部外筆畫:0
 總筆畫:5
 拼音:yuán
 注音:ㄒㄩㄢˊ
 倉頡:YVV
 统一碼:248E5
 卷別:〈午集上〉
 同文書局本:725頁,第1字 按此查閱
  武英殿本:3466頁,第1字 按此查閱
  國語辭典:按此查閱
  网典:按此查閱
     
  廣韻    集韻    韻會    正韻  𠀤瑚涓切,音懸。易·坤卦  天𤣥而地黃。
 疏  𤣥,天色。
 揚雄·甘泉賦  將郊上𤣥定泰畤。
 註  上𤣥,天也。
 隋書·高帝紀  受命上𤣥,廓淸區宇。聖靈垂祐,文武同心。
 梁書·朱异傳  聖明御㝢,上應蒼𤣥。
 又  黃庭經  心爲上𤣥。
 又  說文長箋  黑而有赤色者爲纁,有黃色者爲𤣥。
 禮·王制·疏  𤣥衣法天。
 禮運·五色六章疏  五色加天𤣥爲六章。
 又干支名。
 爾雅·釋天  壬曰𤣥黓。
 又月建九月爲𤣥月。
 又理之微妙者爲𤣥。
 參同契  惟昔聖賢,懷𤣥抱眞。
 顏延之詩  探道好淵𤣥,觀書鄙章句。
 姚嵩·上述佛義表  理𤣥者,非可以言稱。事妙者,固非常詞之所贊。
 又淸靜也。
 前漢·揚雄傳  人君以𤣥默爲神,澹泊爲德。
 又  西域傳  値文景𤣥默,養民五世,天下殷富,財力有餘,士馬强盛。
 又深也。
 前漢·揚雄傳  麗哉神聖,處於𤣥宮。
 又北方之神。
 禮·曲禮  前朱雀而後𤣥武。
 又神仙名號。
 神仙傳  老子,上三皇時爲𤣥中法師,下三皇時爲金闕帝君。
 又  葛仙翁,名𤣥,從左元放受九丹金液仙經。
 續仙傳  張志和,號𤣥眞子。
 仙傳拾遺  薛𤣥眞,遨遊雲泉,得長生之道。
 舊唐書·明皇紀  徵恆州張果,賜號通𤣥先生。
 太平廣記  處士伊祁𤣥解,縝髮童顏,氣息香潔,與人話千百年事,皆如目擊。
 又姓。
 世本  黃帝臣𤣥壽。
 列仙傳  𤣥宿,河閒人。
 又山名。
 神仙傳  天門子,年二百八十歲,猶有童子之色。服珠醴得仙,入𤣥洲山去。
 又𤣥圃,天帝都也。
 淮南子·覽冥訓  昆侖,去地一萬八千里,上有曾城九重。或上倍之,是謂閬風。或上倍之,是謂𤣥圃。
 又𤣥都。
 十洲記  𤣥洲在北海,去岸三十六萬里,上有太𤣥都,仙伯眞公所治。
 玉京經  𤣥都,玉京山有七寶城,太上無極大道虛皇君之所治也。
 又  禮·禮運  𤣥酒在室。
 註  𤣥酒,水也。
 又  爾雅·釋親  曾孫之子爲𤣥孫。
 韋誕·親蠶頌  苞繁祐於萬國,卷福釐以言旋。美休祚於億載,啓百世之曾𤣥。
 又書名。
 前漢·揚雄傳  雄以爲經莫大於易,故作太𤣥。
 又與炫同。
 司馬相如·封禪書  采色𤣥耀。
 註  𤣥,讀曰炫。
 又叶五分切,音雲。
 班固·東都賦  女修織絍,男務耕耘。器用陶匏,服尚素𤣥。
 
 
 
 《論壇交流》 
 | 
| |   | 玉 | 古文:𤣪 | 
 部首:玉
 部首筆畫:5
 部外筆畫:0
 總筆畫:5
 拼音:yù
 注音:ㄩˋ
 倉頡:MGI
 统一碼:7389
 卷別:〈午集上〉
 同文書局本:726頁,第4字 按此查閱
  武英殿本:3472頁,第1字 按此查閱
  國語辭典:按此查閱
  网典:按此查閱
     
  唐韻    正韻  魚欲切  集韻    韻會  虞欲切,𠀤音獄。說文  石之美者。玉有五德,潤澤以溫,仁之方也。䚡理自外,可以知中,義之方也。其聲舒楊,專以遠聞,智之方也。不撓而折,勇之方也。銳廉而不技,絜之方也。
 五音集韻  烈火燒之不熱者,眞玉也。
 易·鼎卦  鼎玉鉉。
 疏  正義曰:玉者,堅剛而有潤者也。
 又  說卦  乾爲玉爲金。
 疏  爲玉爲金,取其剛之淸明也。
 詩·大雅  金玉其相。
 禮·聘義  君子比德於玉焉。溫潤而澤,仁也。縝密以栗,知也。廉而不劌,義也。垂之如隊,禮也。叩之其聲淸越以長,其終詘然,樂也。瑕不掩瑜,瑜不掩瑕,忠也。孚尹旁達,信也。氣如白虹,天也。精神見于山川,地也。圭璋特達,德也。天下莫不貴者,道也。
 管子·侈靡篇  玉者,隂之隂也。
 白虎通  玉者,象君子之德,燥不輕,溫不重,是以君子寶之。
 又水玉,水精也。
 史記·司馬相如傳  水玉磊砢。
 註  水玉,水精也。
 又美貌也。
 公羊傳·宣十二年  是以使寡人得見君之玉面,而微至乎此。
 疏  言玉面者,亦美言之也。
 史記·𨻰丞相世家  如冠玉耳。
 又珍食曰玉食。
 書·洪範  惟辟玉食。
 釋文  漢書云:玉食,珍食也。
 又時和曰玉燭。
 爾雅·釋天  四時和謂之玉燭。
 疏  言四時和氣,溫潤明照,故曰玉燭。
 又地名。
 左傳·哀十二年  宋鄭之閒有𨻶地焉,曰:彌作,頃丘,玉暢,嵒,戈,鍚。
 註  凡六邑。
 又河名。
 正字通  後晉天福中,鴻臚卿張匡鄴使于闐,著行程記。言玉河在于闐城外,其源出昆山,西流一千三百里,至于闐界,疏爲三河,一白玉河,二綠玉河,三黑玉河。五六月水漲,玉隨流而至,多寡視水小大。七八月水退可取,彼人謂之撈玉。
 又關名。
 前漢·張騫傳  酒泉列亭鄣至玉門矣。
 註  玉門關在龍勒界。
 又星名。
 後漢·郞顗傳  從西方天苑趨,左足入玉井。
 註  參星下四小星爲玉井。
 又木名。
 山海經  開明北有文玉樹。
 註  五釆玉樹。
 又草名。
 爾雅·釋草  蒙,玉女。
 註  女蘿別名。
 又  正字通  寒玉,竹別名。亦曰綠玉。
 又鳥名。
 前漢·司馬相如傳  鴐鵞屬玉。
 郭註  屬玉似鴨而大,長頸,赤目,紫紺色。
 又觀名。
 前漢·宣帝紀  行幸萯陽宮屬玉觀。
 註  晉灼曰:屬玉,水鳥,以名觀也。
 又蚌名。
 爾雅·釋魚·蜃小者珧註  珧,玉珧,卽小蚌。
 又姓。
 史記·封禪書  濟南人公玉帶。
 註  公玉,姓。帶,名。
 風俗通  齊濬王臣有公玉冉。
 又愛也,成也。
 詩·大雅  王欲玉女,是作大諫。
 註  玉,寶愛之意。
 張載·西銘  貧賤憂戚,庸玉女于成也。
 又  廣韻  息逐切。
 集韻  息六切,𠀤音肅。
 廣韻  朽玉。
 又琢玉工。
 集韻  或作𤥔璛。
 又姓。
 史記·封禪書公玉帶註  索隱曰:玉又音肅。
 後漢·光武紀  𨻰留太守玉况爲大司徒。
 註  玉,音肅,京兆人。
 又  廣韻  相玉切  集韻  須玉切,𠀤音粟。西戎國名。亦姓。
 又  五音集韻  許救切,音齅。篆玉工也。
 又  韻補  叶音域。
 漢費鳳𥓓  體履柔和,溫其如玉,修孝友于閨門,執忠謇于王室。
 易林  鈆刀攻玉,堅不可得。盡我筋力,胝繭爲疾。
 又叶音龠。
 易林  桑華腐蠹,衣敝如絡。女工不成,絲帛爲玉。
 又叶音迂。
 洞𤣥頌  韞產寶玉,叶含耀明珠。
 說文  王象三王之連,丨其貫也。
 註  徐曰:王中畫近上,王三畫均。李陽冰曰:三畫正均,如貫王也。
 類篇  隸始加點,以別帝王字。
 六書精蘊  帝王之王,一貫三爲義。三者,天,地,人也。中畫近上,王者法天也。珠王之王,三畫相均,象連貫形。俗書不知帝王字中畫近上之義,加點于旁以別之。
 
考證:〔  爾雅·釋天  時和謂之玉燭。〕 謹照原文時字上增四字。〔  左傳·哀十二年  宋鄭之閒有𨻶地焉,曰彌作,頃丘,玉暢,嵒,戈,錫。〕 謹照原文錫改鍚。〔又蟲名。  爾雅·釋蟲  玉蛈蜴。  註  卽螲蟷,似䵹鼄,在穴中,有蓋。今河北人呼蛈蜴。〕 謹按爾雅原文作王蛈蜴,誤引入玉字下。謹將又蟲名三字省去。以爾雅釋蟲至呼蛈蜴二十六字移入下條王字註又蟲名下。
 《論壇交流》 
 | 
| |   | 玊 |  | 
 部首:玉
 部首筆畫:5
 部外筆畫:0
 總筆畫:5
 拼音:sù
 注音:ㄙㄨˋ
 倉頡:MGI
 统一碼:738A
 卷別:〈午集上〉
 同文書局本:727頁,第1字 按此查閱
  武英殿本:3475頁,第1字 按此查閱
  國語辭典:按此查閱
  网典:按此查閱
     
  正韻  玉玊二字不同。點在下畫之旁者,寶玉字也。點在中畫之旁者,須玊,許救,息六三切。玊工也。朽玊也。又國名。
 又人姓。俗書玊玉不辨。
 正字通  禮六工,土金木石艸獸皆名工。琢玉者謂之玊工,猶剡木者謂之木工。因物殊名,不必別制玊字爲琢玊者之稱,讀玊爲粟齅二音也。今玉工通作玉,不作玊,益見玊爲贅文。雖載  正韻  ,後世不信從也。
 
 
 
 《論壇交流》 
 | 
| |   | 王 |  | 
 部首:玉
 部首筆畫:5
 部外筆畫:0
 總筆畫:5
 拼音:wáng , wàng , yù
 注音:ㄨㄤˊ , ㄨㄤˋ , ㄩˋ
 倉頡:MG
 统一碼:738B
 卷別:〈午集上〉
 同文書局本:727頁,第2字 按此查閱
  武英殿本:3475頁,第2字 按此查閱
  國語辭典:按此查閱
  网典:按此查閱
     
  廣韻    集韻    韻會  𠀤雨方切,音徨。廣韻  大也,君也,天下所法。
 正韻  主也,天下歸往謂之王。
 易·坤卦  或從王事。
 又  隨卦  王用享于西山。
 書·洪範  無偏無黨,王道蕩蕩。
 詩·小雅  宜君宜王。
 註  君,諸侯也。王,天子也。◎按秦漢以下,凡諸侯皆稱王,天子伯叔兄弟分封于外者亦曰王。
 又諸侯世見曰王。
 詩·商頌  莫敢不來王。
 箋  世見曰王。
 又凡尊稱亦曰王。
 爾雅·釋親  父之考爲王父,父之妣爲王母。
 又法王,象王,皆佛號。
 華嚴偈  象王行處落花紅。
 岑參詩  况値廬山遠,抽簪禮法王。
 註  法王,佛尊號也。
 又姓。
 又  諡法  仁義所往曰王。
 又王屋,山名。
 書·禹貢  至于王屋。
 疏  正義曰:王屋在河東垣縣東北。
 又弓名。
 周禮·冬官考工記  弓人,往體寡,來體多,謂之王弓之屬。
 又王連,遠志也。見  博雅  夫王,芏草也。見  爾雅·釋草疏  。
 又王鴡,鳥名。
 爾雅·釋鳥  鴡鳩,王鴡。
 註  鵰類,今江東呼之爲鶚。
 又王鮪,魚名。
 周禮·天官·人  春獻王鮪。
 註  王鮪,鮪之大者。
 又蛇名。
 爾雅·釋魚  蟒,王蛇。
 註  蟒,蛇最大者,故曰王蛇。
 又蟲名。
 爾雅·釋蟲  王蛈蜴。註:卽螲蟷,似䵹鼄,在穴中,有蓋。今河北人呼蛈蜴。  博雅  虎,王蝟也。
 又  廣韻    集韻    韻會    正韻  𠀤于放切,音旺霸王也。
 正韻  凡有天下者,人稱之曰王,則平聲。據其身臨天下而言曰王,則去聲。
 詩·大雅  王此大邦。
 箋  王,君也。
 釋文  王,于况反。
 前漢·高帝紀  項羽背約而王君王於南鄭。
 師古註  上王字,于放反。
 又  廣韻  盛也。
 莊子·養生主  神雖王,不善也。
 註  謂心神長王。
 釋文  王,于况反。
 又音往。
 詩·大雅  昊天曰明,及爾出王。
 傳  王,往也。
 朱註  音往。〇按王本古文玉字。註詳部首。
 
考證:〔  爾雅·釋親  父之母曰王母。〕 謹照原文改父之妣爲王母。〔  周禮·冬官考工記  王弓。  註  往體寡來體多曰王。〕 謹照原文改弓人,往體寡,來體多,謂之王弓之屬。〔又蟲名。  爾雅·釋蟲  虎,王蝟也。〕 謹於又蟲名爾雅釋蟲下增王蛈蜴。註:卽螲蟷,似䵹鼄,在穴中,有蓋。今河北人呼蛈蜴。二十二字。又按虎王蝟也非爾雅文,查係博雅,謹照原書增博雅二字。〔  廣韻    集韻    韻會    正韻  𠀤于放切,徨去聲。霸王。〕 謹按王于放切,徨胡光切,王非徨之去聲,今將徨去聲霸王五字改爲音旺霸王也。
 《論壇交流》 
 | 
| |   | 瓜 |  | 
 部首:瓜
 部首筆畫:5
 部外筆畫:0
 總筆畫:5
 拼音:guā
 注音:ㄍㄨㄚ
 倉頡:HVIO
 统一碼:74DC
 卷別:〈午集上〉
 同文書局本:746頁,第1字 按此查閱
  武英殿本:3562頁,第1字 按此查閱
  國語辭典:按此查閱
  网典:按此查閱
     
  唐韻    正韻  古華切  集韻    韻會  姑華切,𠀤音騧。說文  㼌也。象形。
 詩·豳風  七月食瓜。
 禮·曲禮  爲天子削瓜者副之。
 又  月令  孟夏之月,王瓜生。
 註  王瓜,萆挈也。
 前漢·食貨志  菜茹有畦瓜瓠果蓏。
 齊民要術  二月辰日宜種瓜。
 廣雅  龍蹄獸掌,羊骹兔頭,桂支蜜筩,𤬒蛌貍頭,皆瓜屬也。
 又木瓜。
 詩·衞風  投我以木瓜,報之以瓊琚。
 傳  木瓜。楙木也。可食之木。
 周禮·冬官考工記·弓人  凡取幹之道七,柘爲上,檍次之,檿桑次之,橘次之,木瓜次之,荆次之,竹爲下。
 又天瓜,栝樓別名。見  本草綱目  。
 又昆侖瓜,茄子別名。見  酉陽雜俎  。
 又匏瓜,星名。
 史記·天官書  匏瓜有靑黑星守之,魚鹽貴。
 註  匏瓜,一名天雞。在河鼓東。匏瓜明,則歲大熟也。
 又守瓜,蟲名。
 爾雅·釋蟲  蠸輿父,守瓜。
 註  今瓜中黃甲小蟲,喜食瓜葉。故曰守瓜也。
 又地名。
 左傳·宣十五年  晉侯賞桓子狄臣千室,亦賞士伯以瓜衍之縣。
 又  襄十四年  昔秦人迫逐,乃祖吾離于瓜州。
 註  瓜州,地在今燉煌。
 正字通  今鎭江有瓜州,異地同名。
 又國名。
 正字通  柯枝國別種曰木瓜。穴居,男女裸體,紉結草木葉蔽前後。見星槎勝覽。
 又瓜田,複姓。
 前漢·王莽傳  有瓜田儀。
 又  韻補  叶攻乎切,音孤。
 左傳·哀十七年  衞侯夢于北宮,見人登昆吾之觀,被髮北面而譟,曰:登此昆吾之墟,緜緜生之瓜。余爲渾良夫,叫天無辜。
 又叶古禾切,音戈。
 道藏歌  仙童掇朱實,神女獻玉瓜。浴身丹液池,濯髮甘泉波。
 集韻  俗作苽,非。
 
考證:〔  廣雅  龍蹄獸掌,羊駁兔頭,桂髓蜜筩,小靑大班,皆瓜名也。〕 謹照原文駁改骹。髓改支。小靑大班改𤬒蛌貍頭。瓜名改瓜屬。
 《論壇交流》 
 | 
| |   | 瓦 |  | 
 部首:瓦
 部首筆畫:5
 部外筆畫:0
 總筆畫:5
 拼音:wǎ , wà
 注音:ㄨㄚˇ , ㄨㄚˋ
 倉頡:MVNI
 统一碼:74E6
 卷別:〈午集上〉
 同文書局本:747頁,第36字 按此查閱
  武英殿本:3572頁,第1字 按此查閱
  國語辭典:按此查閱
  网典:按此查閱
     
  唐韻    集韻    正韻  𠀤五寡切,音邷。說文  土器已燒之總名。
 廣韻  古史考,夏時昆吾氏作瓦。
 史記·龜箂傳  桀爲瓦室。
 註  世本曰:昆吾作陶。張華博物記亦云:桀作瓦,蓋是昆吾爲桀作也。
 史記·廉頗傳  秦軍鼓譟勒兵武安,屋瓦盡震。
 正字通  後世瓦制不古,其類非一。漢武故事,起神屋以銅爲瓦,漆其外。
 又吳國傳,大秦國王宮殿水精爲瓦。
 又明皇雜錄,虢國夫人恩寵傾一時,奪韋嗣立宅,以廣其居。後復歸韋氏,因大風折屋,墜堂上,不損。視之,瓦皆堅木也。
 又王縉傳:五臺山祠鑄銅爲瓦,金塗之。
 又  詩·小雅  載弄之瓦。
 傳  瓦,紡塼也。
 又  儀禮·燕禮  公尊瓦大兩。
 註  大音泰。瓦大,有虞氏之尊也。
 又  左傳·昭二十六年  射之中楯瓦。
 註  瓦,楯脊。
 又瓦合。
 禮·儒行  毀方而瓦合。
 註  呂氏曰:陶者爲瓦,必圓而割,分之則瓦,合之則圓,而不失其瓦之質。
 又瓦解。
 史記·匈奴傳  其困敗則瓦解雲散矣。
 又人名。
 左傳·昭二十三年  楚囊瓦爲令尹。
 註  囊瓦,子囊之孫子常也。
 又地名。
 春秋·隱八年  宋公齊侯衞侯盟于瓦屋。
 註  瓦屋,周地。
 又  定八年  公會晉師于瓦。
 註  瓦衞地。
 後漢·郡國志  東郡有瓦亭。
 又  廣韻  五化切  集韻  吾化切,𠀤音迓。
 廣韻  泥瓦屋。
 集韻  施瓦於屋也。
 又  集韻    韻會  𠀤五委切,音頠。屋甃也。
 莊子·騈拇篇  騈於辯者,纍瓦結䋲竄句。
 註  瓦,五委反。當作丸。
 又  韻補  叶阮古切,音五。
 韓愈·元和聖德詩  皇帝儉勤,盥濯陶瓦。斥遣浮華,好此絺紵。
 
 
 
 《論壇交流》 
 | 
| |   | 甘 | 古文:𠙸、𠙿 | 
 部首:甘
 部首筆畫:5
 部外筆畫:0
 總筆畫:5
 拼音:gān , hān
 注音:ㄍㄢ , ㄏㄢ
 倉頡:TM
 统一碼:7518
 卷別:〈午集上〉
 同文書局本:753頁,第19字 按此查閱
  武英殿本:3598頁,第1字 按此查閱
  國語辭典:按此查閱
  网典:按此查閱
     
  唐韻  古三切  集韻    韻會    正韻  沽三切,𠀤感平聲。說文  美也。
 徐曰  物之甘美者也。
 韻會  五味之一。
 正韻  甜也。
 書·洪範  稼穡作甘。
 傳  甘味生于百穀。
 詩·衞風  誰謂荼苦,其甘如薺。
 禮·月令  中央土,其味甘。
 又言之悅耳。亦曰甘。
 左傳·昭十一年  幣重而言甘。
 又  詩·衞風  願言思伯,甘心首疾。
 傳  甘,厭也。
 疏  謂思之不已,乃厭足於心,用是生首疾也。凡人飮食口,甘遂至于厭足,故云:甘,厭也。
 又  左傳·莊九年  管召,讎也。請受而甘心焉。
 註  甘心,言欲快意戮殺之。
 又  易·臨卦  六三甘臨,无攸利。
 註  甘者,佞邪說。媚不正之名也。
 又  玉篇  樂也。
 淮南子·繆稱訓  故人之甘甘非正爲蹠也。
 註  人之甘甘,猶樂樂而爲之。
 又  淮南子·道應訓  大疾則苦而不入,大徐則甘而不固。
 註  甘,緩意也。
 又姓。
 書·說命  台小子舊學于甘盤。
 註  甘盤,殷賢臣。
 又甘茂甘羅,𠀤秦人。
 又  抱朴子辯問卷  子韋甘均,占𠋫之聖也。
 又漢複姓有甘莊甘土甘先三氏。
 又地名。
 書·甘誓  大戰于甘。
 傳  甘,有扈郊地名。
 左傳·僖二十四年  初,甘昭公有寵於惠后。
 註  甘昭公,王子帶也,食邑於甘。
 又  昭十七年  陸渾子奔楚,其衆奔甘鹿。
 註  甘鹿,周地。
 又山名。
 山海經  中山經,薄山之首曰甘棗之山。
 又水名。
 山海經  鹿蹄之山,甘水出焉。
 註  按水經:甘水出南山甘谷。
 又州名。
 五音集韻  元魏西涼州攺甘州。
 又  前漢·郊祀志  武帝作甘泉宮。
 又木名。
 詩·召南  蔽芾甘棠。
 傳  甘棠,杜也。
 疏  郭璞曰:今之杜梨。
 山海經  有不死之國,阿姓,甘木是食。
 註  甘木卽不死樹。
 又  正韻  果名,俗作柑。
 風土記  甘橘之屬,滋味甘美。
 又  古今注  甘實形如石榴者,謂之壷甘。
 又草名。
 博雅  陵澤,甘遂也。
 又  美丹,甘草也。
 又  集韻  古暗切,音紺。土之味也。
 又  集韻    韻會    正韻  𠀤胡甘切,音酣。
 書·五子之歌  甘酒嗜音。
 又熟也。
 莊子·徐無鬼  甘寢。○按  正韻  別作戸甘切,胡、戸同母。不宜分列。
 
 
 
 《論壇交流》 
 | 
| |   | 𤮺 |  | 
 部首:甘
 部首筆畫:5
 部外筆畫:0
 總筆畫:5
 倉頡:UMM
 统一碼:24BBA
 卷別:〈午集上〉
 同文書局本:754頁,第1字 按此查閱
  武英殿本:3599頁,第1字 按此查閱
  國語辭典:按此查閱
  网典:按此查閱
     
  說文  甘本字。六書正譌  从口含一,物之甘美者。會意。
 
 
 
 《論壇交流》 
 | 
| |   | 生 | 古文:𤯓 | 
 部首:生
 部首筆畫:5
 部外筆畫:0
 總筆畫:5
 拼音:shēng
 注音:ㄕㄥ
 倉頡:HQM
 统一碼:751F
 卷別:〈午集上〉
 同文書局本:754頁,第26字 按此查閱
  武英殿本:3602頁,第1字 按此查閱
  國語辭典:按此查閱
  网典:按此查閱
     
  唐韻  所庚切  集韻    韻會    正韻  師庚切,𠀤音甥。說文  進也。
 玉篇  起也。
 莊子·外物篇  凡道不欲壅,壅則哽,哽而不止則跈,跈則衆害生。
 註  生,起也。
 又  玉篇  產也。
 博雅  人十月而生。
 穀梁傳·莊二年  獨隂不生,獨陽不生,獨天不生,三合然後生。
 又出也。
 易·觀卦  上九觀其生,君子無咎。
 註  生,猶動出也。
 又養也。
 周禮·天官·大宰  五曰生以馭其福。
 註  生,猶養也。賢臣之老者,王有以養之。
 左傳·哀元年  越十年生聚,而十年敎訓。
 又  韻會  死之對也。
 孟子  生,亦我所欲也。
 前漢·文帝紀  世咸嘉生而惡死。
 又造也。
 公羊傳·桓八年  遂者何,生事也。
 註  生,猶造也。專事之詞。
 又性也。
 書·君𨻰  惟民生厚,因物有遷。
 傳  言人自然之性敦厚,因所見所習之物,有遷變之道。
 又  左傳·僖二十七年  於是乎出定襄王,入務利民,民懷生矣。
 疏  懷生者,謂有懷
 之心。
 又  詩·衞風  旣生旣育,比予于毒。
 箋  生,謂財業也。
 前漢·高帝紀  不事家人,生產作業。
 又  周禮·冬官考工記·矢人  凡相笴,欲生而摶。
 註  相猶擇也,生謂無瑕蠹也。摶謂圜也。
 又不熟也。
 史記·項羽紀  與一生彘肩。
 又語辭。
 李白·戲杜甫詩  借問別來太瘦生。
 歐陽修詩  問向靑州作麼生。
 又平生,疇昔也。
 阮藉詩  平生少年時,趙李相經過。
 杜甫詩  平生爲幽興,未惜馬蹄遙。
 又  正字通  凡事所從來曰生。宋高宗朝,孫楙入覲,嘗論公生明。上問何以生公。曰:廉生公。問何以生廉。曰:儉生廉。上稱善。
 又所生,祖父也。
 詩·小雅  夙興夜寐,毋忝爾所生。
 疏  當早起夜臥,行之無辱汝所生之父祖也。
 又友生,朋友也。
 詩·小雅  矧伊人矣,不求友生。
 又先生,師之稱。諸生,弟子之稱。
 韓愈·進學解  國子先生晨入太學招諸生。
 史記·酈生傳  高祖謂酈食其,以萬戸封生。
 註  師古曰:生猶言先生。文穎曰:諸生也。
 又先生,父兄也。
 論語  有酒食,先生饌。
 又  儀禮·士冠禮  遂以摯見於鄕大夫鄕先生。
 註  鄕先生,鄕中老人爲卿大夫致仕者。
 史記·五帝紀  薦紳先生難言之。
 又  詩·商頌  以保我後生。
 朱註  我後生,謂後嗣子孫也。
 又門生。
 裴皡詩  三主禮闈年八十,門生門下見門生。
 又蒼生,民也。
 晉書·謝安傳  安石不出,其如蒼生何。
 張協雜詩  冲氣扇九垠,蒼生衍四垂。
 又  前漢·郊祀志  故神降之嘉生。
 註  師古曰:嘉生謂衆瑞。
 又  楚語  滯則不震,生乃不殖。
 註  生,人物也。
 又水名。
 山海經  北二百二十里曰盂山。生水出焉,而東流注于河。
 註  卽奢延水也。水西出奢延縣西南赤沙阜,東北流。
 又姓。
 正字通  漢生臨,明生甫申。
 又微生,浩生,俱複姓。
 又與牲同。
 前漢·昭帝紀  令破烏桓。斬虜獲生有功。
 註  獲生口也。
 又與狌同。
 汲冢周書  郭都生生。
 又  廣韻    正韻  所敬切  集韻    韻會  所慶切,𠀤音貹。產也。
 字彙  俗謂雞生卵。
 又  集韻    韻會  𠀤所景切,音眚。育也。
 論語註  四乳生八子。
 陸德明·音義  生,所幸反。
 又如字。
 又  正韻  息正切,音性。
 周禮·地官·司徒  以土會之灋,辨五土之物生。
 註  杜子春讀爲性。
 又  韻補  叶師莊切,音商。
 傅毅·舞賦  在山峨峨,在水湯湯,與志遷化,容不虛生。
 又叶桑經切,音星。
 詩·小雅  雖有兄弟,不如友生。叶寧平。
 東方朔·七諫  觀天火之炎煬兮,聽大壑之波聲。引八維以自道兮,含沆瀣以長生。
 又叶尸連切,音羶。
 黃庭經  內養三神可長生,魂欲上天魄入淵,還魂反魄道自然。
 
考證:〔  韓愈·進學解  諸生弟子事先生於兹有年矣。〕 謹按原文無諸生弟子句。今改國子先生晨入太學招諸生。
 《論壇交流》 
 | 
| |   | 𤯓 |  | 
 部首:生
 部首筆畫:5
 部外筆畫:0
 總筆畫:5
 倉頡:UG
 统一碼:24BD3
 卷別:〈午集上〉
 同文書局本:755頁,第1字 按此查閱
  武英殿本:3604頁,第1字 按此查閱
  國語辭典:按此查閱
  网典:按此查閱
     
  玉篇  古文生字。註詳上。
 
 
 《論壇交流》 
 | 
| |   | 用 | 古文:𤰆、𠛁 | 
 部首:用
 部首筆畫:5
 部外筆畫:0
 總筆畫:5
 拼音:yòng
 注音:ㄩㄥˋ
 倉頡:BQ
 统一碼:7528
 卷別:〈午集上〉
 同文書局本:755頁,第24字 按此查閱
  武英殿本:3608頁,第1字 按此查閱
  國語辭典:按此查閱
  网典:按此查閱
     
  唐韻    集韻    韻會    正韻  𠀤余頌切,容去聲。說文  可施行也。
 易·乾卦  初九,潛龍勿用。
 疏  唯宜潛藏,勿可施用。
 書·臯陶謨  天討有罪,五𠛬五用哉。
 又  廣韻  使也。
 左傳·襄二十六年  惟楚有材,晉實用之。
 杜甫詩  古來才大難爲用。
 又功用。
 易·繫辭  顯諸仁,藏諸用。
 疏  謂潛藏功用,不使物知,是藏諸用也。
 論語  禮之用,和爲貴。
 又貨也。
 書·大禹謨  正德利用厚生。
 疏  謂在上節儉,不爲糜費,以利而用,使財物殷阜。
 禮·王制  冢宰制國用,必於歲之杪,五穀皆入,然後制國用。
 又以也。
 詩·小雅  謀夫孔多,是用不集。
 古樂府  何用識夫壻,白馬從驪駒。
 又庸也。
 論語  則四方之民,襁負其子而至矣,焉用稼。
 又  增韻  器用也。
 書·微子  今殷民乃攘竊神祇之犧牷牲用以容。
 傳  器實曰用。
 左傳·襄二十五年  我先王賴其利器用也。
 又  廣韻  通也。
 又姓。漢有用蚪,爲高唐令。
 又  韻補  叶餘封切,音容。
 詩·小雅  謀臧不從,不臧覆用。
 陸賈新語  大化絕而不通,道德施而不用。
 又  立則爲太山衆本之宗,仆則爲萬世之用。
 又  六書正譌  周伯琦曰:用,古鏞字,鐘也。古㱁識,商鐘寅簋鐘字皆作用,後人借爲施用字。
 
考證:〔  左傳·襄二十五年  我先王賴其器用也。〕 謹照原文賴其下增利字。
 《論壇交流》 
 | 
| |   | 田 |  | 
 部首:田
 部首筆畫:5
 部外筆畫:0
 總筆畫:5
 拼音:tián
 注音:ㄊㄧㄢˊ
 倉頡:W
 统一碼:7530
 卷別:〈午集上〉
 同文書局本:756頁,第11字 按此查閱
  武英殿本:3612頁,第1字 按此查閱
  國語辭典:按此查閱
  网典:按此查閱
     
  唐韻  待年切  集韻    韻會    正韻  亭年切,𠀤音闐。說文  𨻰也。樹穀曰田,象四口。十,阡陌之制也。
 玉篇  土也,地也。
 正韻  土已耕曰田。
 釋名  塡也。五稼塡滿其中也。
 易·乾卦  見龍在田。
 詩·小雅  雨我公田。
 通典  古有井田,畫九區如井字形,八家耕之,中爲公田,乃公家所藉。圭田者,祿外之田,以供祭祀。加田者旣賞之,又重賜之田也。
 又爰田,卽轅田。
 左傳·僖十五年  晉於是乎作爰田。
 註  分公田之稅,應入公者,爰之於所賞之衆。
 晉語  作轅田。
 前漢·食貨志  歲耕種者爲不易上田,休一歲者爲一易中田,休二歲者爲再易下田,三歲更耕之,自爰其處。農民戸人已受田,其家衆男爲餘夫,以口受田如比。
 註  師古曰:爰,更互也,比例也。
 又名田。
 前漢·董仲舒傳  古井田法,雖難卒行,宜少近古。限民名田,以贍不足。
 通典  名田,占田也。各爲立限,不使富者過制,則貧弱之。家可足也。
 又代田。
 通典  漢武征和三年,以趙過爲搜粟都尉。過能爲代田,一畮三甽,歲代其處,每耨必附根,根深能水旱。一歲之收常過縵田,一斛以上,用力少而得穀多。
 又屯田。
 正字通  漢晉率兵屯,領以帥,唐率民屯,領以官。宋率營田,以民。漢趙充國於金城,留步士萬人屯田,擊先零,條上屯田十二事,宣帝從之。明初兼行官屯,民屯,兵屯,商屯,腹屯,邊屯諸法。永樂時著令,每一都司另撥旗軍十一,名耕種,號樣田。據所收子粒多寡,以辨別歲之豐凶,軍之勤惰。雖養軍百萬,不費民閒一粒。兵法所謂屯田一石,可當轉輸二十石也。
 又營田。
 通典  宇文融括隱田曰:浮戸十共作一坊,官立廬舍,謂之營田戸。言爲官營田,非屯田戸也。
 又職田,職分田也。
 文獻通考  隋開皇中,始給職田,又給公廨田。唐貞觀,以職田給逃還貧戸,每畞給粟二斗,謂之地子。十八年復給職田。永泰元年,百官請納職田,充軍糧。宋眞宗興復職田。慶曆均公田,復限職田。紹興復職田。金元志官皆有職田。
 又方田,卽均田。
 通典  宋熙寧五年重修方田法,元豐罷之。郭諮攝肥鄕令,以千步方田法。四出量括,遂得其數,收逋賦八十萬。
 又區田。
 氾勝之書  湯有七年之旱,伊尹作爲區田法,敎民糞種,負水澆稼。賈思勰曰:區田,以糞氣爲美,不必皆良田。
 又不耕旁地,庶盡地力。
 又籍田,天子親耕之田也。
 禮·月令  孟春,天子帥三公九卿,躬耕帝籍。
 又弄田。
 前漢·昭帝紀  上耕於鉤盾弄田。
 師古註  謂宴游之田,天子所戲弄。
 又一井爲田。
 魯語  季康子欲以田賦。
 註  田,一井也。
 管子·乗馬篇  五制爲一田,二田爲一夫。
 又  書·無逸  文王𤰞服,卽康功田功。
 註  康者,安民之功。田者,養民之功。言文王不侈服飾,專安養斯民也。
 又獵也,與畋佃通。俗作𤝗。
 易·恆卦  田无禽。
 疏  田者,田獵也。
 詩·鄭風  叔于田。
 傳  田,取禽也。
 又姓。
 五音集韻  出北平,敬仲自𨻰適齊,後攺田氏。
 史記·田敬仲完世家註  敬仲奔齊,以𨻰田二字聲相近,遂爲田氏。
 又  黃庭經  尺宅寸田可治生。
 註  尺宅,面也。寸田,兩眉閒爲上丹田,心爲絳宮田,臍下三寸爲下丹田。
 又官名。
 詩·豳風  田畯至喜。
 傳  田畯,田大夫也。
 左傳·昭二十九年  稷,田正也。
 疏  稷爲田官之長。
 周禮·夏官  田僕上士十有二人。
 又星名。蒼龍之宿。
 石氏星傳  龍左角曰天田。
 又神名。
 詩·小雅  以御田祖。
 傳  田祖,先嗇也。
 周禮·地官·大司徒  設其社稷之壝,而樹之田主。
 註  田主,田神,后土田正之所依也。
 又鼓名。
 詩·周頌  應田縣鼓。
 傳  田,大鼓也。
 釋文  田如字,鄭作𣌾,音胤。
 又車名。
 周禮·夏官  田僕掌馭田路。
 註  田路,木路也。
 又地名。
 爾雅·釋地  鄭有圃田。
 左傳·隱八年  鄭伯請釋泰山之祀而祀,周公以泰山之祊易許田。
 疏  許田,魯國朝宿之邑。
 又  僖二年  虢公敗戎于桑田。
 註  桑田,虢地,在弘農陝縣東北。
 又  成六年  晉遷于新田。
 註  今平陽絳邑縣是也。
 後漢·郡國志  京兆藍田出美玉。
 又州名。
 韻會  廣南化外,唐開蠻洞置。
 又草名。
 爾雅·釋草  皇守田。
 註  似燕麥,子如彫胡米,可食,生廢田中,一名守氣。
 又  何晏·景福殿賦  騈田胥附。
 註  騈田胥附,羅列相著也。
 又  禮·奔喪  殷殷田田,如壞牆然。
 疏  言將欲倒也。
 又蓮葉貌。
 江南曲  江南可採蓮,蓮葉何田田。
 又  集韻  地因切,樹穀曰田。
 又  正韻  蕩練切,音電。
 詩·齊風  無田甫田。
 朱註  田,謂耕治之也。
 釋文  無田,音佃。
 又  字彙補  池鄰切,音𨻰。
 晉語  佞之見佞,果喪其田。
 釋文  田音,與𨻰同。
 又轉音亭。
 韓愈·越裳操  孰荒于門,孰治于田,四海旣均,越裳是臣。
 又  法苑珠林頌  賢人慕高節,志願菩提音。御鶴翔伊水,策馬出王田。
 又  易林  邪徑賊田,惡政傷民。夫婦呪詛,太山覆顚。顚,音丁。
 
 
 
 《論壇交流》 
 | 
| |   | 由 |  | 
 部首:田
 部首筆畫:5
 部外筆畫:0
 總筆畫:5
 拼音:yóu , yāo
 注音:ㄧㄡˊ , ㄧㄠ
 倉頡:LW
 统一碼:7531
 卷別:〈午集上〉
 同文書局本:757頁,第1字 按此查閱
  武英殿本:3616頁,第1字 按此查閱
  國語辭典:按此查閱
  网典:按此查閱
     
  廣韻  以周切  集韻    韻會  夷周切  正韻  于求切,𠀤音猷。廣韻  从也。
 韻會  因也。
 爾雅·釋詁  自也。
 註  猶从也。
 論語  觀其所由。
 註  經也,言所經從。
 禮·內則  由衣服飮食,由執事。
 註  由,自也。
 儀禮·士相見禮  願見無由達。
 註  言久無因緣,以自達也。
 又  博雅  由,行也。
 書·微子之命  率由典常,以蕃王室。
 禮·經解  是故隆禮由禮,謂之有方之士。
 疏  由,行也。
 又於也。
 詩·大雅  無易由言。
 箋  由,於也。
 又  博雅  由,用也。
 書·盤庚  冲人非廢厥謀,弔由靈。
 註  弔,至,由,用,靈,善也。言我非廢衆謀,乃至用爾衆謀之善者,指臣民以爲當遷者言也。
 詩·小雅  君子無易由言。
 箋  由,用也。
 左傳·襄三十年  以晉國之多虞,不能由吾子。
 註  由,用也。
 又  博雅  式也。
 又  揚子·方言  胥由,正輔也。燕之北鄙曰由。
 註  胥,相也。由,正皆謂輔持也。
 又  揚子·方言  由迪,正也。東齊靑徐之閒相正謂之由迪。
 又所由,州郡官也。
 唐書·崔成傳  舉觴罰裴度曰:丞相不宜與所由呫囁耳語,度笑受之。
 又  孟子  由由然與之偕,而不自失焉。
 註  由由,自得之貌。
 管子·小問篇  至其成也,由由兹免。
 註  由由,悗懌實貌。兹免,謂益有謹厲。
 又由庚,由儀,𠀤笙詩也。見  束晳·補亡詩  。
 又國名。
 戰國策  昔智伯欲伐厹由,遺之大鐘。
 註  厹由,國名。
 釋文  漢志由作猶。
 又縣名。
 後漢·郡國志  吳郡由拳。
 搜神記  秦始皇東巡,望氣者云:五百年後,江東有天子氣。始皇至,令囚徒十萬人掘汙其地,表以惡名,曰由拳縣。
 又姓。
 史記·秦本紀  戎王使由余於秦。
 又由吾,複姓。
 又由胡,草名。
 爾雅·釋草  繁,由胡。
 又夷由,鳥名。
 爾雅·釋鳥  鼯䑕夷由。
 又雔由,蟲名。
 爾雅·釋蟲  雔由樗繭。
 註  食樗葉。
 又與猶通。尚可之辭。
 孟子  王由足用爲善。
 又通作繇。
 董仲舒·賢良策  道者所繇,適於治之路。
 註  與由同。
 又許由。
 前漢·古今人表  作許繇。
 又通作䌛。
 前漢·宣帝紀  上亦無䌛知。
 又  楊愼·丹鉛錄  由與農通。韓詩外傳,東西耕曰橫,南北耕曰由。呂氏春秋,管子曆紀皆云:堯使后稷爲大由。註大由,大農也。錢譜,神農幣文,農作由。
 又借作㽕。
 類篇  按說文徐曰:說文無由字,惟㽕字註:木生條也,古文省弓,而後人因省之,通用爲因由等字。
 書·盤庚  若顚木之有由蘖。
 註  古作㽕,顚仆也。㽕木生條也。○按  說文  註:古文省弓,則㽕係正字,由乃古省。據  尚書註  則㽕屬古文,似誤。
 又  韻補  叶延知切,音夷。
 馮衍·顯志賦  往者不可攀援兮,來者不可與期。病歿世之不稱兮,願橫逝而無由。
 又叶羊諸切,音余。
 古詩·爲焦仲卿妻作  阿母謂府吏,何乃太區區,此婦無禮節,舉動自專由。
 又  正字通  音妖。冶由,女子笑貌。
 
考證:〔  禮·祭統  是故隆禮由禮,謂之有方之士。〕 謹照原 書祭統改經解。〔  孟子  由由焉與之偕,而不自失焉。〕 謹照原文由由焉改由由然。
 《論壇交流》 
 | 
| |   | 甲 | 古文:𠇚、𡴌 | 
 部首:田
 部首筆畫:5
 部外筆畫:0
 總筆畫:5
 拼音:jiǎ
 注音:ㄐㄧㄚˇ
 倉頡:WL
 统一碼:7532
 卷別:〈午集上〉
 同文書局本:758頁,第1字 按此查閱
  武英殿本:3618頁,第1字 按此查閱
  國語辭典:按此查閱
  网典:按此查閱
     
  唐韻    集韻    韻會  古狎切  正韻  古洽切,𠀤音夾。草木初生之莩子也。易·解卦  雷雨作而百果草木皆甲坼。
 疏  百果草木皆莩甲開坼,莫不解散也。
 後漢·章帝紀  方春生養,萬物孚甲。
 註  葉裏白皮也。
 又十干之首。
 爾雅·釋天  歲在甲曰閼逢,月在甲曰畢。
 易·蠱卦  先甲三日,後甲三日。
 疏  甲者,造作新令之日。
 書·益稷  娶于塗山,辛壬癸甲。
 禮·郊特牲  社日用甲,用日之始也。
 又凡物首出羣類曰甲。
 戰國策  臣萬乗之魏,而甲秦楚。
 釋文  甲,一作申,言居二國之上也。
 張衡·西京賦  北闕甲第。
 註  第,館也。甲,言第一也。
 蘇軾·表忠觀𥓓  吳越地方千里,象犀珠玉之富甲於天下。
 又始也。
 書·多方  因甲于內亂。
 註  甲,始也。
 又科甲。
 正字通  漢有甲乙丙科,平帝時歲課甲科四十人爲郞,乙科二十人爲太子舍人,丙科四十人補文學掌故。順帝陽嘉元年,增甲乙科員。
 又  爾雅·釋言  甲,狎也。
 註  謂習狎。
 詩·衞風  雖則佩韘,能不我甲。
 毛傳  甲,狎也。
 朱註  甲,長也。言才能不足以長於我也。
 又兵甲。
 易·說卦  離爲甲冑。
 疏  爲甲冑,取其剛在外也。
 左傳·襄三年  組甲三百。
 註  組甲,漆甲成組文。
 禮·王制  命大司徒敎士以車甲。
 周禮·冬官考工記  函人爲甲,犀甲七屬,兕甲六屬,合甲五屬。
 又  揚子·方言  汗襦,自關而東謂之甲𥜗。
 正字通  衣亦曰甲,元世祖制一衣,前有裳無衽,後長倍於前,亦無領袖,綴以雨襻,名比甲,以便弓馬。
 又爪甲。
 管子·四時篇  隂生金與甲。
 註  隂氣凝結堅實,故生金爲爪甲也。
 又甲帳,殿也。
 又甲庫。
 正字通  唐制,甲庫,藏奏鈔之地也。程大昌曰:唐中書門下吏部,各有甲曆,凡三庫以若干人爲一甲,在選部則名團甲。貞元四年,吏部奏三庫敕甲,又經失墜,乃至制敕旨甲皆被攺毀。據此則甲非甲乙之甲。龎元英文昌雜錄謂甲庫如令甲令丙,誤也。宋時有敕甲旨甲之稱,猶今言底言案也。遼史有架閣庫管句,元有左右部架閣庫,卽唐之甲庫也。
 又  淮南子·覽冥訓  質壯輕足者爲甲卒。
 註  甲鋩也。
 又令甲,法令首章也。亦曰甲令。
 戰國策  臣敬循衣服以待令甲。
 史記·惠景閒侯年表  長沙王者至令甲,稱其忠焉。
 註  瓚曰:漢以芮忠故特王之。以非制,故特著令。漢時決事,集爲令甲三百餘篇。如淳曰:令有先後,故有令甲,令乙,令丙。師古曰:若今第一,第二篇。
 後漢·皇后紀  向使因設外戚之禁,編著甲令。
 又官名。
 周禮·夏官  司甲。
 疏  司甲,兵戈盾官之長者。
 又保甲。
 正字通  編籍民戸,彼此詰察,防容隱姦宄也。
 又宋元豐,以諸路義勇攺爲保甲。紹興閒詔淮漢閒,取主戸之雙丁,十戸爲甲,五甲爲團,團有長。乾道閒,漕臣馮忠嘉言敎閱保甲,皆義勇民兵也。
 又國名。
 春秋·宣十六年  晉人滅赤狄甲氏及留吁。
 註  甲氏留吁,赤狄別種。
 傳·昭十六年  徐子及郯人莒人會齊侯盟于蒲隧,賂以甲父之鼎。
 註  甲父,古國名。高平昌邑縣東南有甲父亭。
 又姓。
 莊子·庚桑楚  昭景也,甲氏也。
 釋文  一說昭景甲三者,皆楚同宗也。昭景甲,三姓雖異,論本則同也。
 又赤甲,山名。
 杜甫詩  卜居赤甲遷居新。
 註  白鹽,赤甲,皆峽口大山。赤甲山高,不生草木,上皆赤色,望之如人袒胛,在夔州。
 又蟲介曰甲。
 又鳥名。
 博雅  定甲鴠也。
 又  韻補  叶訖立切,音急。
 揚雄·長楊賦  今樂遠出以露威靈,數動搖以疲車甲。叶上德。
 又叶吉協切,音頰。
 楚辭·九歌  操吳戈兮被犀甲,車錯轂兮短兵接。
 
考證:〔  書·多方  甲于內亂。〕 謹照原文甲字上增因字。〔  左傳·宣十五年  晉侯滅赤狄甲氏及留吁。又  昭十五年  徐子及郯人莒人會齊侯盟于蒲隧,賂以甲父之鼎。〕 謹照原書左傳改春秋。昭字上又字改爲傳字。兩十五年俱照原文改爲十六年。晉侯改晉人。〔  莊子·庚桑楚  昭景也,著戴也,甲氏也。  註  昭景甲三者,皆楚同宗也。〕 謹照原文甲氏也下連著封也爲句,言昭景以戴而著甲氏以封而著也。今按義謹省著戴也三字。註改爲釋文一說。
 《論壇交流》 
 | 
| |   | 申 | 古文:𤰶、𠭙 | 
 部首:田
 部首筆畫:5
 部外筆畫:0
 總筆畫:5
 拼音:shēn
 注音:ㄕㄣ
 倉頡:LWL
 统一碼:7533
 卷別:〈午集上〉
 同文書局本:758頁,第4字 按此查閱
  武英殿本:3621頁,第1字 按此查閱
  國語辭典:按此查閱
  网典:按此查閱
     
  唐韻    集韻  失人切  韻會    正韻  升人切,𠀤音身。十二支之一。爾雅·釋天  太歲在申,曰涒灘。
 釋名  申,身也。物皆成,其身體各申束之,使備成也。
 史記·律書  七月也。律中夷則,其於十二子爲申。申者,言隂用事,申賊萬物。
 又重也。
 易·𢁉卦  重𢁉以申命。
 書·堯典  申命義叔。
 傳  申,重也。
 後漢·朱暉傳  願將軍少察愚言,申納諸儒。
 又致也。
 禮·郊特牲  大夫執圭,而使所以申信也。
 又舒也。
 武王弓銘  屈申之義,廢興之行,無忘自過。
 班彪·北征賦  行止屈申,與時息兮。
 又欠伸也。
 莊子·刻意篇  熊經鳥申。
 又  博雅  申申,容也。
 論語  子之燕居,申申如也。
 朱註  申申,其容舒也。
 又姓。
 史記·三皇本紀  神農五百三十年,而軒轅氏興焉,其後有州甫申呂,皆姜姓之後,𠀤爲諸侯。
 又申屠,複姓。
 又國名。
 詩·王風  彼其之子,不與我戍申。
 傳  申,姜姓之國。
 左傳·隱元年  鄭武公娶於申。
 註  申國,今南陽宛縣。
 又州名。
 韻會  春秋時屬楚,秦南陽郡,後魏爲郢州,周爲申州。
 又山名。
 山海經  申山,其上多穀柞,其下多杻橿。
 又北二十里曰上申之山。
 又池名。
 左傳·文十八年  夏五月公遊于申池。
 註  齊南城西門名申門,左右有池。
 又矢名。
 晉語  乾時之役,申孫之矢集於桓鉤。
 註  申孫,矢名。
 又草名。
 淮南子·人閒訓  申𦯝,杜茞,美人之所懷服也。
 註  申𦯝,杜茞,皆香草也。
 又  集韻    韻會    正韻  𠀤思晉切,音信,伸也。
 又  集韻  試刃切,音眒。引也。
 
 
 
 《論壇交流》 
 | 
| |   | 甴 |  | 
 部首:田
 部首筆畫:5
 部外筆畫:0
 總筆畫:5
 拼音:zhá , yóu
 注音:ㄓㄚˊ , ㄧㄡˊ
 倉頡:LWLM
 统一碼:7534
 卷別:〈備考 午集〉
 同文書局本:1607頁,第16字 按此查閱
  武英殿本:7643頁,第1字 按此查閱
  國語辭典:按此查閱
  网典:按此查閱
     
  篇海類編  士甲切,音扎。
 
 
 《論壇交流》 
 | 
| |   | 疋 |  | 
 部首:疋
 部首筆畫:5
 部外筆畫:0
 總筆畫:5
 拼音:shū , yǎ , pǐ
 注音:ㄕㄨ , ㄧㄚˇ , ㄆㄧˇ
 倉頡:NYO
 统一碼:758B
 卷別:〈午集上〉
 同文書局本:767頁,第16字 按此查閱
  武英殿本:3662頁,第1字 按此查閱
  國語辭典:按此查閱
  网典:按此查閱
     
  唐韻  所菹切  集韻    韻會  山於切  正韻  山徂切,𠀤音蔬。說文  足也。弟子職,問疋何止。
 又  集韻  寫與切,音胥。
 又所據切,音絮。義𠀤同。
 又  廣韻  疎舉切  集韻  爽阻切,𠀤音所。記也。
 又  廣韻  五下切  集韻    韻會    正韻  語下切,𠀤音雅。正也。古文爲詩大雅字。
 晉書·南陽王模傳  安定太守賈疋。
 又  五音集韻  譬吉切,音匹。
 小爾雅  倍兩謂之疋。二丈爲兩,倍兩四丈也。
 韻會  按古文大小雅,爾雅,字本作疋,今文皆作雅,而疋字但音匹矣。
 又  集韻  足,古作疋。註詳部首。
 
 
 
 《論壇交流》 
 | 
| |   | 𤴓 |  | 
 部首:疋
 部首筆畫:5
 部外筆畫:0
 總筆畫:5
 拼音:yǎ
 注音:ㄧㄚˇ
 倉頡:MYO
 统一碼:24D13
 卷別:〈午集上〉
 同文書局本:767頁,第17字 按此查閱
  武英殿本:3662頁,第2字 按此查閱
  國語辭典:按此查閱
  网典:按此查閱
     
  五音集韻  之盛切,音政。古文正字。註詳止部一畫。又  字彙  此字上畫直,音雅。正也。疋字上畫鉤出,音蔬,足也。
 字彙補  按說文疋字古文。以爲詩大雅字,亦以爲足字,或曰胥字據此,則大雅小雅古文亦作疋字。分疋𤴓作兩字,亦後人强析之耳,未可從也。
 
 
 
 《論壇交流》 
 | 
| |   | 疒 |  | 
 部首:疒
 部首筆畫:5
 部外筆畫:0
 總筆畫:5
 拼音:nè
 注音:ㄋㄜˋ
 倉頡:IIM
 统一碼:7592
 卷別:〈午集中〉
 同文書局本:769頁,第1字 按此查閱
  武英殿本:3684頁,第1字 按此查閱
  國語辭典:按此查閱
  网典:按此查閱
     
  唐韻  女戹切  集韻  尼厄切,𠀤音聑。疾也。說文  倚也。人有疾病,象倚著之形。
 集韻  籀作疔。
 又  廣韻  士莊切  集韻  仕莊切,𠀤音牀。義同。
 
 
 
 《論壇交流》 
 | 
| |   | 癶 |  | 
 部首:癶
 部首筆畫:5
 部外筆畫:0
 總筆畫:5
 拼音:bō
 注音:ㄅㄛ
 倉頡:NIYO
 统一碼:7676
 卷別:〈午集中〉
 同文書局本:783頁,第30字 按此查閱
  武英殿本:3750頁,第1字 按此查閱
  國語辭典:按此查閱
  网典:按此查閱
     
  唐韻    集韻  𠀤北末切,音鉢。說文  足刺癶也。
 六書本義  兩足張,有所撥除也。
 元包經  𥃩北癶癶。傳曰:兩人相背也。
 註  北,背也。
 又  漸辵之癶。傳曰:足有所行也。
 註  辵,足也。癶,行也。
 字彙  从二止相背。有分癶之象。別作撥蹳,非。
 
 
 
 《論壇交流》 
 | 
| |   | 皮 | 古文:𥬖、𠰎 | 
 部首:皮
 部首筆畫:5
 部外筆畫:0
 總筆畫:5
 拼音:pí
 注音:ㄆㄧˊ
 倉頡:DHE
 统一碼:76AE
 卷別:〈午集中〉
 同文書局本:790頁,第12字 按此查閱
  武英殿本:3782頁,第1字 按此查閱
  國語辭典:按此查閱
  网典:按此查閱
     
  唐韻  符羈切  集韻    韻會    正韻  蒲糜切,𠀤音疲。說文  剝取獸革者,謂之皮。从又,爲省聲。
 長箋  从爲形義俱遠。當作从又从尸。
 徐曰  又,手也。生曰皮,理之曰革,柔之曰韋。
 書·禹貢  梁州,厥貢熊羆狐狸織皮。
 傳  貢四獸之皮,織金罽。
 周禮·天官  掌皮掌秋斂皮,冬斂革,春獻之。
 註  有毛爲皮,去毛爲革。
 又  釋名  被也。被,覆體也。
 韻會  皮膚,肌表也。
 史記·酈生傳  足下以目皮相,恐失天下士。
 又  揚子·方言  秦晉言非其事,謂之皮傳。
 註  謂强語也。
 後漢·張衡傳  後人皮傳,無所容篡。
 註  皮膚淺近,强相傅會也。
 又  博雅  皮,弁冠也。
 禮·郊特牲  祭之日,王皮弁以聽祭報,示民嚴上也。
 又  正韻  狐貉之裘曰皮也。
 莊子·讓王篇  冬日衣皮毛。
 又皮侯。
 周禮·冬官考工記  張皮侯而棲鵠。
 論語  射不主皮。
 註  皮,革也。布侯而棲革於其中以爲的,所謂鵠也。
 又皮幣。
 前漢·武帝紀  請收銀錫,造白金及皮幣,以足用。
 又腹心部曰皮室。
 遼史·百官國語解  軍制有南北左右皮室,及黃皮室,皆掌精兵。
 又  博雅  重皮,厚朴也。
 又  古今注  長安兒童呼苦葴爲皮弁。
 又  本草·釋名  仰天,皮掬,天皮,地衣草別名。卽濕地上苔衣也。
 又皮氏,縣名。
 前漢·地理志  屬河東郡。
 又皮山,山名。見  山海經  。
 又姓。鄭大夫子皮,後漢皮揚,唐皮日休。
 又叶蒲何切,音婆。
 詩·召南  羔羊之皮,素絲五紽。
 左傳·宣二年  宋華元謂役者曰:牛則有皮,犀兕尚多,棄甲則那。役者曰:從其有皮,丹漆若何。
 
 
 
 《論壇交流》 
 | 
| |   | 皿 |  | 
 部首:皿
 部首筆畫:5
 部外筆畫:0
 總筆畫:5
 拼音:mǐn , mǐng
 注音:ㄇㄧㄣˇ , ㄇㄧㄥˇ
 倉頡:BT
 统一碼:76BF
 卷別:〈午集中〉
 同文書局本:792頁,第33字 按此查閱
  武英殿本:3792頁,第1字 按此查閱
  國語辭典:按此查閱
  网典:按此查閱
     
  唐韻  武永切  集韻    韻會    正韻  眉𣱳切,𠀤明上聲。說文  飯食之器也。
 增韻  盤𥁄之屬。
 左傳·昭元年  於文皿蟲爲蠱。
 註  皿,器也。
 孟子  牲殺器皿。
 註  皿,所以覆器者。
 又  集韻  母梗切,音猛。義同。
 說文  象形。與豆同意。讀若猛。
 佩𧥏集  說文但音猛。今更立一音者,非。
 
 
 
 《論壇交流》 
 | 
| |   | 目 | 古文:𡇡、𥃦、𥆤 | 
 部首:目
 部首筆畫:5
 部外筆畫:0
 總筆畫:5
 拼音:mù
 注音:ㄇㄨˋ
 倉頡:BU
 统一碼:76EE
 卷別:〈午集中〉
 同文書局本:798頁,第25字 按此查閱
  武英殿本:3822頁,第1字 按此查閱
  國語辭典:按此查閱
  网典:按此查閱
     
  唐韻    集韻    韻會  𠀤莫六切,音牧。說文  人眼,象形,重童子也。
 春秋元命苞  肝之使也。
 韓詩外傳  心之符也。
 禮·郊特牲  氣之淸明者也。易說卦離爲目。
 註  南方之卦,主視。故爲目。
 書·舜典  明四目。
 註  廣四方之視,以決天下壅蔽。
 又  博雅  視也。凡注視曰目之。
 史記·𨻰丞相世家  𨻰平去楚,渡河,船人疑其有金,目之。
 又動目以諭也。
 前漢·高帝紀  范增數目羽擊沛公。
 又含怒側視也。
 周語  國人莫敢言,道路以目。
 又  小爾雅  要也。
 周禮·春官  簭人掌三易,以辨九簭之名,四曰巫目。
 疏  是要目之事。
 又見也。
 公羊傳·桓二年  內大惡諱,此其目言之何遠也。
 註  目,見也,斥見其惡也。
 又稱也。
 穀梁傳·隱元年  段,鄭伯弟也。以其目君,知其爲弟也。
 註  謂稱鄭伯。
 又條目。
 論語  請問其目。
 註  條件也。
 前漢·劉向傳  校中祕書,各有條目。
 又節目。
 禮·學記  善問者如攻堅木,先其易者,後其節目。方氏曰:節則木理之剛,目則木理之精。
 又題目。
 後漢·許劭傳  曹操微時,常求劭爲己目。
 註  命品藻爲題目。
 晉書·山濤傳  甄拔人物,各有題目,時稱山公啓事。
 又凡目。
 周禮·天官·小宰  師掌官成,以治凡。司掌官法,以治目。
 公羊傳·僖五年  一事而再見者,前目而後凡也。
 春秋·繁露  目者,偏辨其事也。凡者,獨舉其事也。
 又科目。
 舊唐書·懿宗紀  以宋震胡德融,考科目舉人。
 宋史·選舉志  宋之科目有進土,有諸科,有武舉,常選外又有制科,有童子舉,而進士得人爲盛。
 又黃目,周彝名。
 禮·明堂位  鬱尊用黃目。
 又暉目,鴆鳥也。
 淮南子·繆稱訓  暉目知晏。
 註  晏,無雲也。天將晏靜,暉目先鳴。
 又比目,魚名。不比不行。亦謂之鰈。見  爾雅·釋地  。
 又橫目,傅草別名。鬼目,苻草別名。俱見  爾雅·釋草  。
 又海外有一目國,一目中其面而居。見  山海經  。
 又天目,山名。
 元和地志  上有兩峰,峰頂各一池,若天左右目。
 又縣名。
 前漢·地理志  河目縣,屬幷州。
 又州名。
 唐書·地理志  目州隷隴右道。
 又姓。
 潛夫論  目夷氏,子姓,宋微子後。
 又目宿,草名。通作𥄕。
 前漢·西城傳  馬耆目宿。
 史記·大宛傳  作苜蓿。
 又叶莫筆切,音密。
 夏侯湛抵疑  心有窮志,貌有飢色。吝江河之流,不以躍舟船之檝。惜東壁之光,不以寓貧婦之目。
 
 
 
 《論壇交流》 
 | 
| |   | 矛 | 古文:𨥨、𢦧、鉾、𥍥 | 
 部首:矛
 部首筆畫:5
 部外筆畫:0
 總筆畫:5
 拼音:máo
 注音:ㄇㄠˊ
 倉頡:NINH
 统一碼:77DB
 卷別:〈午集中〉
 同文書局本:821頁,第22字 按此查閱
  武英殿本:3926頁,第1字 按此查閱
  國語辭典:按此查閱
  网典:按此查閱
     
  唐韻  莫浮切  集韻    韻會  迷浮切,𠀤音謀。說文  酋矛也。建於兵車,長二丈,象形。
 徐曰  鉤兵也。
 書·牧誓  立爾矛。
 傳  矛長,故立之於地。
 詩·秦風  厹矛鋈錞。
 傳  三隅矛也。
 禮·曲禮  進矛戟者前其鐓。
 疏  矛如鋋而三廉也。
 周禮·冬官考工記·廬人  酋矛常有四尺,夷矛三尋。
 註  八尺曰尋,倍尋爲常。酋夷,長短名。
 史記·仲尼弟子傳  越使大夫種以屈盧之矛賀吳王。
 尉繚子制談篇  殺人於五十步之內者,矛戟也。
 揚子·方言  矛,吳揚江淮南楚五湖之閒謂之鍦,或謂之鋋,或謂之鏦。
 又言不相副曰矛盾。
 韓非子·難一篇  楚人譽其盾之堅曰:物莫能陷也。
 又譽其矛之利曰:物無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應。此矛盾之說也。
 又星名。
 史記·天官書  杓端有兩星,一內爲矛招搖,一外爲盾天鋒。
 註  招搖爲天矛,近北斗者也。
 又藥名。
 本草綱目  衞矛,一名鬼箭。
 李時珍曰  齊人謂箭羽爲衞,此物幹有直羽如箭羽,矛刃自衞之狀,故名。
 
 
 
 《論壇交流》 
 | 
| |   | 矢 | 古文:𠂕、𠓡 | 
 部首:矢
 部首筆畫:5
 部外筆畫:0
 總筆畫:5
 拼音:shǐ
 注音:ㄕˇ
 倉頡:OK
 统一碼:77E2
 卷別:〈午集中〉
 同文書局本:823頁,第34字 按此查閱
  武英殿本:3934頁,第1字 按此查閱
  國語辭典:按此查閱
  网典:按此查閱
     
  唐韻    廣韻  式視切  集韻    類篇    韻會  矧視切,𠀤尸上聲。說文  弓弩矢也。从入,象鏑括羽之形。古者夷牟初作矢。
 宋衷云  黃帝臣也。
 荀子·解蔽篇  浮游作矢。
 山海經  少皡生般,始爲弓矢。
 爾雅·釋詁  矢,弛也。
 疏  以弓釋弦曰弛。
 釋名  指也,言其有所指向,迅疾也。
 揚子·方言  箭,自關而東謂之矢。
 易·繫辭  剡木爲矢。
 書·顧命  垂之竹矢。
 周禮·夏官  司弓矢,掌八矢之灋。枉矢,絜矢,利火射,用諸守城車戰。殺矢,鍭矢,用諸近射田獵。矰矢,茀矢,用諸弋射。恆矢,𤷒矢,用諸散射。
 史記·孔子世家  肅愼貢楛矢石砮,長尺有咫。
 又嚆矢,響箭也。
 莊子·在宥篇  焉知曾史之不爲桀紂嚆史也。一作嗃矢。黃庭堅曰:安能爲人作嗃矢。
 註  射者必先以嗃矢定其遠近也。
 又  爾雅·釋詁  𨻰也。
 虞書序  臯陶矢闕謨。
 春秋·隱五年  公矢魚于棠。
 詩·大雅  無矢我陵。
 傳  矢,𨻰也。
 箋  猶當也。
 正義  矢實𨻰義,欲言威武之盛,敵不敢當,以其當侵而𨻰,故言矢猶當也。
 又  爾雅·釋言  誓也。
 書·盤庚  出矢言。
 詩·衞風  永矢勿諼。
 又  博雅  正也。直也。
 易·解卦  得黃矢貞吉。
 詩·小雅  其直如矢。
 又施也。
 詩·大雅  矢其文德。
 又投壷之籌曰矢。
 禮·投壷  主人奉矢。
 又星名。
 史記·天官書  枉矢,類大流星,虵行而蒼黑,望之如有毛羽然。
 又  釋名  齊魯謂光景爲枉矢,言其光行若射矢之所至也。
 又鉗矢,蓬矢,諸羌州名。見  唐書·地理志  。
 又  廣韻  屎本作矢。
 左傳·文十八年  埋之馬矢之中。
 史記·廉頗傳  一飯三遺矢。
 又複姓。
 前漢·馬宮傳  本姓馬矢,宮仕學,稱馬氏云。
 集韻  或作𥬘。
 
 
 
 《論壇交流》 
 | 
| |   | 石 | 古文:𥐘 | 
 部首:石
 部首筆畫:5
 部外筆畫:0
 總筆畫:5
 拼音:shí , dàn , shí
 注音:ㄕˊ , ㄉㄢˋ , ㄕˊ
 倉頡:MR
 统一碼:77F3
 卷別:〈午集下〉
 同文書局本:827頁,第1字 按此查閱
  武英殿本:3962頁,第1字 按此查閱
  國語辭典:按此查閱
  网典:按此查閱
     
  唐韻    集韻    正韻  常隻切  韻會  常亦切,𠀤音碩。增韻  山骨也。
 釋名  山體曰石。
 易·說卦傳  艮爲山,爲小石。
 楊泉物理論  土精爲石,石氣之核也。氣之生石,猶人筋絡之生爪牙也。
 春秋·說題詞  石,隂中之陽,陽中之隂,隂精補陽,故山含石。
 又樂器,八音之一。
 書·益稷  擊石拊石。
 註  石,磬也。
 又樂聲不發揚亦曰石。
 周禮·春官·典同  厚聲石。
 註  鐘太厚則如石,叩之無聲。
 又堅也。
 前漢·揚雄傳  石畫之臣。
 師古註  言堅固如石。亦作碩。
 又星亦稱石。
 左傳·僖十六年  隕石于宋五,隕星也。
 又量名。十斗曰石。
 前漢·食貨志  夫治田百畮,歲收畮一石半,爲粟百五十石。
 又官祿秩數稱石。
 師古曰  漢制,三公號稱萬石,以下遞減至百石。
 又粗布皮革之數亦稱爲石。
 唐書·張弘靖傳  汝輩挽兩石弓,不如識一丁字。
 又水亦稱石。
 水經注  河水濁,淸澄一石水六斗泥。
 又酒亦稱石。
 史記·滑稽傳  臣飲一斗亦醉,一石亦醉。
 又衡名。百二十斤爲石。
 書·五子之歌  關石和鈞。
 註  三十斤爲鈞,四鈞爲石。
 禮·月令  仲春鈞衡石。
 前漢·律歷志  石者,大也,權之大者。
 又州名。
 廣韻  秦伐趙取離石,周因邑以名州。
 又姓。
 左傳  衞大夫石碏。
 又複姓。孔子弟子有石作蜀。
 又叶常義切,音嗜。
 宋玉·高唐賦  勢薄岸而相擊兮,隘交引而却會。崪中怒而特高兮,若浮海而望碣石。
 又叶石若切,音杓。
 楚辭·惜誓  方世俗之幽昬兮,眩白黑之美惡。放山淵之龜玉兮,相與貴夫礫石。
 又  招魂  長人千仞,惟魂是索些。十日代出,流金礫石些。
 又叶七各切,音錯。
 郭璞·爾雅贊  鰒似蛤,有鱗無殻。一面附石,細孔雜雜,或七或八。
 
 
 
 《論壇交流》 
 | 
| |   | 示 | 古文:𥘅 | 
 部首:示
 部首筆畫:5
 部外筆畫:0
 總筆畫:5
 拼音:shì , qí , zhì , shí
 注音:ㄕˋ , ㄑㄧˊ , ㄓˋ , ㄕˊ
 倉頡:MMF
 统一碼:793A
 卷別:〈午集下〉
 同文書局本:839頁,第20字 按此查閱
  武英殿本:4018頁,第1字 按此查閱
  國語辭典:按此查閱
  网典:按此查閱
     
  廣韻  巨支切  集韻  翹移切  正韻  渠宜切,𠀤音岐。同祇。周禮·春官  大宗伯掌天神人鬼地示之禮。
 釋文  示或作祇。
 又姓。
 史記·晉世家  示眯明。
 左傳  作提彌明。
 又地名。
 前漢·地理志  越嶲郡有蘇示縣。
 又  唐韻    集韻    韻會  𠀤神至切,音侍。垂示也。
 說文  天垂象,見吉凶,所以示人也。从二,三垂,日月星也。觀乎天文,以察時變。示神事也。
 徐曰  二,古上字。左畫爲日,右爲月,中爲星。畫縱者取其光下垂也。示,神事也。故凡宗廟社神祇皆从示。
 玉篇  示者,語也。以事告人曰示也。
 易·繫辭  夫乾確然示人易矣,夫坤隤然示人𥳑矣。
 禮·檀弓  國奢則示之以儉,國儉則示之以禮。
 書·武成  示天下弗服。
 又與視通。
 詩·小雅  視民不恌。
 箋  以目視物,以物示人,同作視字。
 禮·曲禮  幼子常視毋誑。
 疏  示視古字通。
 前漢·高帝紀  視項羽無東意。
 師古註  漢書多以視爲示。
 又姓。明宣德中賢良示容。
 
 
 
 《論壇交流》 
 | 
| |   | 禸 |  | 
 部首:禸
 部首筆畫:5
 部外筆畫:0
 總筆畫:5
 拼音:róu
 注音:ㄖㄡˊ
 倉頡:IB
 统一碼:79B8
 卷別:〈午集下〉
 同文書局本:848頁,第1字 按此查閱
  武英殿本:4058頁,第1字 按此查閱
  國語辭典:按此查閱
  网典:按此查閱
     
  唐韻    集韻  人九切  韻會  忍九切,𠀤音蹂。說文  獸足蹂地也。象形。九聲。
 爾雅·釋獸  狸狐貒貈醜,其足蹯,其跡禸。
 疏  蹯,掌也。此四獸之類,皆有掌蹯,其指頭著地處名禸。
 又  廣韻    集韻  𠀤女九切,音鈕。
 爾雅·釋獸  陸德明讀。
 正字通  篆文禸本三畫。舊本沿俗作厶,入五畫,非。○按  徐鉉·新附篆文  作蹂,  正譌  斥爲俗字,非。
 又  秦風  厹矛。陸德明:厹音求。鄭註:三隅矛也。  字彙  禸讀柔上聲。
 又云與厹同,亦非。
 
 
 
 《論壇交流》 
 | 
| |   | 禾 |  | 
 部首:禾
 部首筆畫:5
 部外筆畫:0
 總筆畫:5
 拼音:hé
 注音:ㄏㄜˊ
 倉頡:HD
 统一碼:79BE
 卷別:〈午集下〉
 同文書局本:848頁,第18字 按此查閱
  武英殿本:4062頁,第1字 按此查閱
  國語辭典:按此查閱
  网典:按此查閱
     
  唐韻    正韻  戸戈切  集韻    韻會  胡戈切,𠀤音和。說文  嘉穀也。二月始生,八月而孰,得時之中,故謂之禾。禾,木也。木王而生,从木从𠂹省,𠂹象其穗。
 春秋·莊二十八年  大無麥禾。
 疏  麥熟於夏,禾成在秋。
 又凡穀皆曰禾。
 詩·豳風  十月納禾稼,黍稷重穋,禾麻菽麥。
 疏  苗生旣秀謂之禾。禾是大名,非徒黍稷重穋四種,其餘稻秫苽粱皆名禾,惟麻與菽麥無禾稱,故再言禾以總之。
 又  山海經  玉山,王母所居。昆侖之墟,其上有木禾,長五尋,大五圍,二月生,八月熟。
 註  木禾穀類可食。
 鮑照詩  遠食玉山禾。
 又禾,和也。
 尚書序  唐叔得禾,異畝同穎,王命歸周公於東,作歸禾,周公得命禾,旅天子命作嘉禾。
 孔傳  異畝同穎,天下和同之象。
 疏  後世同穎之禾,遂名嘉禾,由此。
 又姓。
 
考證:〔  尚書傳  唐叔得禾,異畝同穎。〕 謹按所引係書序,傳改序。
 《論壇交流》 
 | 
| |   | 𥝌 |  | 
 部首:禾
 部首筆畫:5
 部外筆畫:0
 總筆畫:5
 拼音:jī
 注音:ㄐㄧ
 倉頡:HD
 统一碼:2574C
 卷別:〈午集下〉
 同文書局本:849頁,第19字 按此查閱
  武英殿本:4062頁,第2字 按此查閱
  國語辭典:按此查閱
  网典:按此查閱
     
  廣韻  古奚切  集韻  堅奚切,𠀤音雞。說文  木之曲頭,止不能上也。凡𥝌之屬皆从𥝌。
 長箋  𥝌从木,屈首。象形也。
 又  玉篇    廣韻  𠀤五漑切,音礙。義同。○按禾、𥝌二字,眞書易混。  說文  禾自爲部,稽旁从𥝌,又自爲部。今分見本部各畫之中,禾頭左出而𠂹,𥝌頭右出而平,宜分別觀之。
 
 
 
 《論壇交流》 
 | 
| |   | 穴 | 古文:𥤢 | 
 部首:穴
 部首筆畫:5
 部外筆畫:0
 總筆畫:5
 拼音:xué , jué
 注音:ㄒㄩㄝˊ , ㄐㄩㄝˊ
 倉頡:JC
 统一碼:7A74
 卷別:〈午集下〉
 同文書局本:862頁,第20字 按此查閱
  武英殿本:4124頁,第1字 按此查閱
  國語辭典:按此查閱
  网典:按此查閱
     
  唐韻    集韻    韻會    正韻  𠀤胡決切,音坹。說文  土室也。
 易·繫辭  上古穴居而野處。
 詩·大雅  陶復陶穴。
 箋  未有寢廟,故覆穴而居。
 又  玉篇  孔穴也。
 孟子  鑽穴隙相窺。
 又  廣韻  窟也。
 易·需卦  出自穴。
 又訓爲側。
 爾雅·釋水  氿泉穴出。穴出,仄出也。
 又官名。
 周禮·秋官  穴氏掌攻蟄獸。
 疏  凡獸皆藏穴中,故以穴爲官名,使取蟄獸。
 又地名。
 書·禹貢  鳥鼠同穴。
 爾雅·釋地  岠齊州以南戴日爲丹穴。
 左傳·文十一年  潘崇伐麇,至于鍚穴。
 註  鍚穴,麇地。
 水經注  中廬縣之西山謂之馬穴山。
 左思·蜀都賦  嘉魚出于丙穴。
 註  丙穴,在漢中沔陽縣北。
 又  韻會  古穴切。
 前漢·天文志  暈適背穴。
 註  孟康曰:穴,或作鐍,其形如鐍。如淳曰:凡氣在日上爲冠爲戴,在旁直射爲珥,在旁如半環向日爲抱,向外爲背,有氣刺日爲鐍。鐍,抉傷也。
 又叶胡桂切。
 曹植·七啓  采英奇于側陋,宣皇明于巖穴。此甯子商歌之秋,而呂望所以投綸而逝。
 又  集韻  戸橘切。
 淮南子·原道訓  水居窟穴,人民有室。
 孔融詩  言多令事敗,器漏苦不密。河潰蟻孔端,山壞由猿穴。
 
考證:〔  左傳·文十一年  潘崇伐麇,至於錫穴。〕 謹照原文錫改鍚。
 《論壇交流》 
 | 
| |   | 立 |  | 
 部首:立
 部首筆畫:5
 部外筆畫:0
 總筆畫:5
 拼音:lì , wèi
 注音:ㄌㄧˋ , ㄨㄟˋ
 倉頡:YT
 统一碼:7ACB
 卷別:〈午集下〉
 同文書局本:870頁,第17字 按此查閱
  武英殿本:4160頁,第1字 按此查閱
  國語辭典:按此查閱
  网典:按此查閱
     
  廣韻    集韻    韻會    正韻  𠀤力入切,音力。說文  立,住也。
 釋名  立,林也。如林木森然,各駐其所也。
 廣韻  立,行立。
 禮·曲禮  立必正方。
 又成也。
 禮·冠義  而後禮義立。
 又堅也。
 易·大過  君子以獨立不懼。
 論語  三十而立。
 又樹立也。
 易·說卦傳  立天之道,曰隂與陽。立地之道,曰柔與剛。立人之道曰仁與義。
 書·伊訓  立愛惟親,立敬惟長。
 左傳·襄二十四年  穆叔曰:太上立德,其次立功,其次立言。
 又置也,建也。
 書·牧誓  立爾矛。
 周禮·天官  建其牧,立其監。
 左傳·桓二年  師服曰:天子建國,諸侯立家。
 又存立也。
 論語  己欲立而立人。
 又速意也。
 史記·平原君傳  錐之處囊中,其末立見。
 又直起也。
 前漢·五行志  上林苑中,大柳樹斷仆地,一朝起立。
 又  杜甫·朝獻太淸宮賦  四海之水皆立。
 張翥詩  蝃蝀下飮湖水立。
 又  趙孟頫詩  驥聞秋風雙耳立。
 又赤立。
 宋史·喬行𥳑傳  百姓多垂罄之寶,州縣多赤立之帑。
 又闕立。
 張衡·週天大象賦  闕立擬乎兩觀,水府司乎百川。
 又立政,尚書篇名,周公作。
 又車名。
 後漢·輿服志  有立車。
 又與粒通。
 詩·周頌  立我烝民。
 箋  立,當作粒。
 又姓。漢有賢人立如子,唐有長興令立述。
 又于貴切。同位。
 石經春秋  公卽位,作公卽立。
 周禮·春官  小宗伯掌神位。
 註  故書位作立。鄭司農云:古者立位同字。
 
 
 
 《論壇交流》 
 | 
| |   | 必 |  | 
 部首:心
 部首筆畫:4
 部外筆畫:1
 總筆畫:5
 拼音:bì
 注音:ㄅㄧˋ
 倉頡:PH
 统一碼:5FC5
 卷別:〈卯集上〉
 同文書局本:375頁,第2字 按此查閱
  武英殿本:1798頁,第1字 按此查閱
  國語辭典:按此查閱
  网典:按此查閱
     
  唐韻  𤰞吉切  集韻    韻會    正韻  璧吉切,𠀤音畢。說文  分極也。从八戈。戈亦聲。
 趙宧光箋  弋猶表識也,分極猶畺界也,故从八弋。
 又定辭也。
 詩·齊風  取妻如之何,必告父母。
 又專也。
 揚子·太𤣥經  赤石不奪,節士之必。
 註  石不可奪堅,丹不可奪赤,猶節士之必專也。
 又期必也。
 論語  子絕四,毋意,毋必。
 又審也。
 後漢·劉陶傳  所與交友,必也同志。
 又果也。
 後漢·宣帝紀贊  孝宣之治,信賞必罰。
 又必育,人名。燧人氏之佐也。
 羣輔錄  必育受稅俗。
 註  受賦稅及徭役,所宜施爲也。
 又  字彙補  赤犮必力。山名。河水所出也。見僧宗泐記。
 又  古今字考  幷列切,音縪。組也。
 周禮·冬官考工記  玉人之事,天子圭中必。
 註  謂以組約其中央,以備失墜。◎按周禮考工釋文,必卽組也,讀如縪者,俗讀之也。弓檠之䪐从韋,正譌欲舉以駁  說文  ,迂矣,當以  說文  爲正。
 又按必字不从心,  字彙  幷入心部。  正字通  因之,取其形似,便於檢閱爾。
 
 
 
 《論壇交流》 
 | 
| |   | 𢖪 |  | 
 部首:心
 部首筆畫:4
 部外筆畫:1
 總筆畫:5
 注音:ㄧˋ
 倉頡:PU
 统一碼:225AA
 卷別:〈卯集上〉
 同文書局本:375頁,第3字 按此查閱
  武英殿本:1798頁,第2字 按此查閱
  國語辭典:按此查閱
  网典:按此查閱
     
  集韻  以制切。與𢘽同。
 
 
 《論壇交流》 
 | 
| |   | 戉 |  | 
 部首:戈
 部首筆畫:4
 部外筆畫:1
 總筆畫:5
 拼音:yuè
 注音:ㄩㄝˋ
 倉頡:IV
 统一碼:6209
 卷別:〈卯集中〉
 同文書局本:411頁,第2字 按此查閱
  武英殿本:1969頁,第1字 按此查閱
  國語辭典:按此查閱
  网典:按此查閱
     
  唐韻    集韻    韻會  𠀤王伐切,音越。威斧也。杖而不用,明神武不殺也。司馬法  夏執𤣥戉,殷執白戚,周左杖黃戉,右秉白旄。
 周禮·夏官·大司馬  左執律,右秉戉。
 註  律,所以聽軍聲也。戉,所以爲將威也。
 又星名。
 前漢·天文志  東井西曲星曰戉。
 又  傷成戉。
 註  賊傷之占,先成形於戉也。
 又  正韻  魚厥切,音月。義同。◎按  說文  等書切喻母。而正韻獨切疑母。蓋北音以疑爲喻也。
 小篆从戈,𠄌聲。俗加金作鉞,則專取乎飾,其去古益遠矣。此古今字書之變。
 
 
 
 《論壇交流》 
 | 
| |   | 戊 |  | 
 部首:戈
 部首筆畫:4
 部外筆畫:1
 總筆畫:5
 拼音:wù
 注音:ㄨˋ
 倉頡:IH
 统一碼:620A
 卷別:〈卯集中〉
 同文書局本:411頁,第3字 按此查閱
  武英殿本:1969頁,第2字 按此查閱
  國語辭典:按此查閱
  网典:按此查閱
     
  唐韻    集韻    韻會    正韻  𠀤莫𠋫切,音茂。十幹之中也。物皆茂盛也。爾雅·釋天  歲在戊曰著雍,月在戊曰厲。
 又  集韻  莫後切,音牡。義同。
 詩·小雅  吉日維戊。
 朱傳  戊,剛日也。凡外事用剛日,宣王田獵,外事也,故用剛日。○按五代史梁開平元年,改日辰戊字爲武,避諱也。後人讀戊音爲武音,其譌由此。
 
 
 
 《論壇交流》 
 | 
| |   | 𢦍 |  | 
 部首:戈
 部首筆畫:4
 部外筆畫:1
 總筆畫:5
 拼音:dǒu
 注音:ㄉㄡˇ
 倉頡:IK
 统一碼:2298D
 卷別:〈備考 卯集〉
 同文書局本:1598頁,第60字 按此查閱
  武英殿本:7611頁,第26字 按此查閱
  國語辭典:按此查閱
  网典:按此查閱
     
  搜眞玉鏡  音斗。
 
 
 《論壇交流》 
 | 
| |   | 𢦌 |  | 
 部首:戈
 部首筆畫:4
 部外筆畫:1
 總筆畫:5
 拼音:qú
 注音:ㄑㄩˊ
 倉頡:MI
 统一碼:2298C
 卷別:〈備考 卯集〉
 同文書局本:1598頁,第59字 按此查閱
  武英殿本:7611頁,第25字 按此查閱
  國語辭典:按此查閱
  网典:按此查閱
     
  海篇  音渠。
 
 
 《論壇交流》 
 | 
| |   | 戹 |  | 
 部首:戶
 部首筆畫:4
 部外筆畫:1
 總筆畫:5
 拼音:è
 注音:ㄜˋ
 倉頡:HSN
 统一碼:6239
 卷別:〈卯集中〉
 同文書局本:415頁,第1字 按此查閱
  武英殿本:1986頁,第4字 按此查閱
  國語辭典:按此查閱
  网典:按此查閱
     
  唐韻  於革切  集韻    韻會    正韻  乙革切,𠀤音厄。說文  隘也。
 徐曰  戶小門也。
 又艱也。
 周禮·地官  賙萬民之囏戹。
 又  增韻  困也。
 史記·季布傳  兩賢豈相戹哉。
 又通作阨。
 孟子  阨窮而不憫。
 又  韻補  叶乙得切。
 王逸·九思  悼屈子兮遭戹,沉玉躬兮湘汨。何楚國兮難化,迄子今兮不易。
 六書正譌  凡阨軛等字从此。俗用厄,乃五果切,木節也。
 
考證:〔  王逸·九思  悼屈子兮遭戹,沈玉躬兮湘汨。何楚國兮難化,迄如今兮不易。〕 謹照原文如今改子今。
 《論壇交流》 
 | 
| |   | 𢨥 |  | 
 部首:戶
 部首筆畫:4
 部外筆畫:1
 總筆畫:5
 拼音:hù
 注音:ㄏㄨˋ
 倉頡:MHS
 统一碼:22A25
 卷別:〈補遺 卯集〉
 同文書局本:1555頁,第49字 按此查閱
  武英殿本:7452頁,第1字 按此查閱
  國語辭典:按此查閱
  网典:按此查閱
     
  龍龕  音戸。護也。
 
 
 《論壇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