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頭檢索》支持字或詞檢索。《筆畫檢索》請輸入數字。《全文檢索》至少輸入兩個漢字。
《拼音檢索》請輸入拼音英文字母。《倉頡檢索》請輸入倉頡英文字母,支持*號模糊查尋。
《字頭檢索》
字頭:張志潭
| 張 | 古文:弡 简化字:张 |
部首:弓
部首筆畫:3
部外筆畫:8
總筆畫:11 拼音:zhāng , zhàng 注音:ㄓㄤ , ㄓㄤˋ
倉頡:NSMV
统一碼:5F35
卷別:〈寅集下〉
同文書局本:359頁,第19字 按此查閱 武英殿本:1719頁,第2字 按此查閱
國語辭典:按此查閱
网典:按此查閱
唐韻 陟良切 集韻 韻會 中良切,𠀤帳平聲。 說文 施弓弦也。 禮·曲禮 張弓尚筋。 儀禮·鄕射禮 勝者執張弓。 又 廣雅 大也。 詩·大雅 孔修且張。 書·康王之誥 張皇六師。 又 廣雅 施也。 史記·武帝紀 張羽旗,設供具,以祀神君。 又 廣韻 開也。 老子·道德經 將欲翕之,必故張之。 又 韻會 設也。 史記·曹相國世家 取酒張坐飮。 又施絃曰張。 前漢·董仲舒傳 琴瑟不調甚者,必解而更張之。 又羅取鳥獸曰張。 周禮·秋官·冥氏 掌設弧張。 註 弧張,罿罦之屬。 後漢·王喬傳 自縣詣臺朝,輒有雙鳧飛來,舉羅張之,但得一隻舄焉。 又計物之數曰張。 左傳·昭十三年 子產以幄幕九張行。 後漢·明帝八王傳 寵有彊弩數千張。 又星名。 史記·律書 西至于張。張者,言萬物皆張也。 天官書 張素爲廚,主觴客。 正義 張六星,六爲嗉,主天廚飮食,賞賚觴客。 又譸張,誑也。 書·無逸 民無或胥,譸張爲幻。 又蹶張,以足張弩也。 前漢·申屠嘉傳 以材官蹶張。 註 如淳曰:能脚踏强弩張之,故曰蹶張。師古曰:今之弩,以手張者曰擘張,以足張者曰蹶張。 又乖張,相戾也。 司馬貞·補史記序 其中遠近乖張。 又姓。 廣韻 本自軒轅第五子揮,始造弦,實張網羅,世掌其職,後因氏焉。風俗通云:張王李趙,黃帝賜姓也。出淸河,南陽,吳郡,安定,燉煌,武威,范陽,犍爲,沛國,梁國,中山,汲郡,河內,高平十四望。 詩·小雅 張仲孝友。 又 廣韻 集韻 韻會 正韻 𠀤知亮切,音帳。 廣韻 張施。 集韻 𨻰設也。 周禮·天官·掌次 掌凡邦之張事。 前漢·王尊傳 供張如法而辦。 又 韻會 自侈大也。 左傳·桓六年 隨張必棄小國。 釋文 張,豬亮反。 又張絃之張,亦音帳。 嵆康·琴賦 伶倫比律,田連操張,進御君子,新聲㺒亮。 又與脹通。 左傳·成十年 晉侯將食張如厠。 註 張,脹滿也。 又與帳通。 史記·高帝紀 復留止張飮三日。 註 張,幃帳也。 又 左傳·僖十五年 隂血周作,張脈僨興。 疏 血旣動作,脈必張起,故言張脈也。 釋文 張,中亮反。 又雄張。 後漢·班超傳 于寘王雄張南道。 註 雄張,猶熾盛也。張,丁亮反。
《論壇交流》
|
| 志 | 古文:𢗍 |
部首:心
部首筆畫:4
部外筆畫:3
總筆畫:7 拼音:zhì 注音:ㄓˋ
倉頡:GP
统一碼:5FD7
卷別:〈卯集上〉
同文書局本:376頁,第21字 按此查閱 武英殿本:1803頁,第7字 按此查閱
國語辭典:按此查閱
网典:按此查閱
唐韻 集韻 韻會 職吏切 正韻 支義切,𠀤音鋕。 說文 从心之聲。志者,心之所之也。 論語 志於道。 詩序 在心爲志。 又 廣韻 意慕也。 儀禮·大射儀 不以樂志。 註 志者,意所擬度也。 禮·少儀 問卜筮曰:義歟,志歟。義則可問,志則否。 註 義,正事也。志,私意也。 又準志也。 書·盤庚 若射之有志。 疏 如射之有所準志,志之所主,欲得中也。 又章志也。 禮·檀弓 孔子之喪,公西赤爲志焉。子張之喪,公明儀爲志焉。 疏 故爲盛禮,以章明志識也。 又本志也。 左傳·襄元年 謂之宋志。 註 言宋本志,在攻取彭城也。 又 左傳·昭二十五年 以制六志。 註 爲禮,以制好惡喜怒哀樂六志。 又記也。與誌同。或作識。 周禮·春官 小史掌邦國之志。 前漢書 有十志。 師古曰 志,記也。積記其事也。 後漢·劉駿傳 博見彊志。 又 集韻 昌志切。與幟通。旗也。 史記·張丞相傳 沛公以周昌爲職志。 又箭鏃也。 爾雅·釋器 金鏃翦羽謂之鍭,骨鏃不翦羽謂之志。 註 鏃,今之錍箭。志,今之骨骲。 又叶眞而切,音支。 楚辭·九章 昔君與我成言兮,曰黃昏以爲期。羌中道而回畔兮,反旣有此他志。
《論壇交流》
|
| 誌 | 简化字:志 |
部首:言
部首筆畫:7
部外筆畫:7
總筆畫:14 拼音:zhì 注音:ㄓˋ
倉頡:YRGP
统一碼:8A8C
卷別:〈酉集上〉
同文書局本:1161頁,第17字 按此查閱 武英殿本:5551頁,第4字 按此查閱
國語辭典:按此查閱
网典:按此查閱
唐韻 集韻 韻會 𠀤職吏切,音志。 說文 記誌也。 唐書·褚亮傳 圖史一經目,輒誌于心。 南齊書·王慈傳 朝堂榜誌。 列子·楊朱篇 大古之事滅矣,孰誌之哉。 文中子·述史篇 制誌詔𠕁,則幾乎典誥矣。 註 誌,臣下誌君之善也。 又 正韻 支義切,音寘。義同。 又同志。 正字通 凡史傳記事之文曰誌。 周禮·春官 小史掌邦國之志。 註 志,謂記也。 又 漢書 有十志,俱與誌同。 又 類篇 或作識。 論語 女以予爲多學而識之者與。 又 韻會 通作痣。 史記·漢高祖紀 左股七十二黑子。 師古註 今中國通呼爲黶子,吳楚俗謂之誌。誌,記也。 南齊書·江祏傳 高宗胛上有赤誌。
考證:〔 論語 汝以予爲多學而識之者與。〕 謹照原文汝改女。
《論壇交流》
|
| 潭 | |
部首:水
部首筆畫:4
部外筆畫:12
總筆畫:16 拼音:tán , xún , yǐn , dàn 注音:ㄊㄢˊ , ㄒㄩㄣˊ , ㄧㄣˇ , ㄉㄢˋ
倉頡:EMWJ
统一碼:6F6D
卷別:〈巳集上〉
同文書局本:650頁,第13字 按此查閱 武英殿本:3097頁,第1字 按此查閱
國語辭典:按此查閱
网典:按此查閱
唐韻 正韻 徒含切 集韻 韻會 徒南切,𠀤音覃。水名。 說文 水出武陵鐔成玉山。 又深也。 前漢·揚雄傳 潭思渾天。 又州名。 廣輿記 長沙府,隋唐曰潭州。 又 集韻 正韻 𠀤徐心切,音尋。旁深也。與潯同。 揚雄·解嘲 或橫江潭而漁。 又 集韻 正韻 𠀤夷針切,音淫。浸潭,與浸淫同。 司馬相如·上林賦 浸潭促節。 漢書 作浸淫。 又 廣韻 集韻 𠀤以荏切,音𣔸。潭濼,水動搖貌。或作藫𤄶。 又 集韻 忍甚切,音荏。義同。
考證:〔 說文 水出武陵潭成玉山。〕 謹照原文潭改鐔。
《論壇交流》
|
|
|
歡迎光臨!
古今人名
延輝    劉基    康有為 張協    杜牧    朱觀樞 時福    方朝    王愫 王戎    歐陽彞    蔣夢麟 謝奕    陳子龍    馬致遠 初霽    嚴系雲    剪水 千易    幽珊    文潔若 林鈞曉    施寄青    沈佩蘅 王政君    班昭    陳璧君 靈雨    離念    陸靜嫣
康熙頻道 請大家幫忙按讚與訂閱/關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