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頭檢索》支持字或詞檢索。《筆畫檢索》請輸入數字。《全文檢索》至少輸入兩個漢字。
《拼音檢索》請輸入拼音英文字母。《倉頡檢索》請輸入倉頡英文字母,支持*號模糊查尋。
《字頭檢索》
字頭:花扶
| 花 | 古文:蘤 |
部首:艸
部首筆畫:6
部外筆畫:4
總筆畫:10 拼音:huā 注音:ㄏㄨㄚ
倉頡:TOP
统一碼:82B1
卷別:〈申集上〉
同文書局本:1020頁,第21字 按此查閱❗ 武英殿本:4889頁,第1字 按此查閱❗
國語辭典:按此查找❗
网典:按此查找❗
唐韻 集韻 正韻 𠀤呼瓜切,音譁。 正字通 草木之葩也。 歐陽修·花品序 洛陽人稱花曰某花某花,稱牡丹則直曰花。 又地名。 廣州志 南海縣有花田。 又姓。唐有花驚定。 杜甫詩 成都猛將有花卿。 通志·氏族略 宋有尚書郞花尹。 又 韻補 音訶。 棗據詩 延首觀神州,廻晴盻曲阿。芳林挺修榦,一歲再三花。 說文 本作華。榮也。从艸𠂹,鄭氏曰:𠂹,象華葉垂敷之形,亏象蔕萼也。 唐韻古音 按花字,自南北朝以上不見于書,晉以下書中閒用花字,或是後人攺易。唯 後漢書·李諧·述身賦 曰:樹先春而動色,草迎歲而發花。 又云:肆雕章之腴旨,咀文藝之英華。花字與華𠀤用。而五經、諸子、楚辭、先秦、兩漢之書,皆古文相傳,凡華字未有攺爲花者。考太武帝始光二年三月初造新字千餘,頒之遠近,以爲楷式,如花字之比,得非造于魏晉以下之新字乎。
《論壇交流》
|
| 扶 | 古文:𢻳、𢱿 |
部首:手
部首筆畫:4
部外筆畫:4
總筆畫:8 拼音:fú , pú 注音:ㄈㄨˊ , ㄆㄨˊ
倉頡:QQO
统一碼:6276
卷別:〈卯集中〉
同文書局本:419頁,第5字 按此查閱❗ 武英殿本:2006頁,第5字 按此查閱❗
國語辭典:按此查找❗
网典:按此查找❗
唐韻 防無切 集韻 韻會 馮無切 正韻 逢夫切,𠀤音符。 說文 佐也。一曰相也。 揚子·方言 護也。 郭璞註 扶挾將護。 論語 顚而不扶。 前漢·高祖紀 不如更遣長者,扶義而西。 註 以義自助也。 又緣也。 晉語 侏儒扶盧。 又州名。扶州在隴右,唐屬山南道。 又澤名。 前漢·地理志扶柳縣註 地有扶澤,澤中多柳。 又姓。 前漢·藝文志 傳魯論語者,魯扶卿。 又 集韻 與芙通。扶蕖,荷也。 又與𩖬通。大風也。 又 唐韻 甫無切 集韻 韻會 風無切,𠀤音夫。 禮·投壺 籌,室中五扶,堂上七扶,庭中九扶。 註 鋪四指曰扶。通作膚。 公羊傳·僖三十一年 觸石而出,膚寸而合。 註 側手曰膚,按指曰寸。 又幼小貌。 揚子·太𤣥經 赤子扶扶。 又 集韻 蓬逋切,音蒲。與匍同。手行也。 左傳·昭二十一年 扶伏而擊之。 註 伏,蒲北反。 禮·檀弓 詩云:扶服救之。 陸氏音義 作匍匐,音同。 又 前漢·天文志 晷長爲潦,短爲旱,奢爲扶。 註 鄭氏曰:扶當爲蟠,齊魯之閒聲如酺酺,扶聲近蟠,止不行也。晉灼曰:扶,附也,小臣附近君子之側也。 又叶房尤切,音浮。 陸雲·答兄詩 昔我先公,爰造斯猷。今我六蔽,匪崇克扶。
考證:〔 公羊傳·僖三十一年 觸石而出,扶寸而合。 註 側手曰扶,按指曰寸。通作膚。〕 謹照原文兩扶字𠀤改膚。以通作膚三字移於公羊傳之上。
《論壇交流》
|
|
|
歡迎光臨!
古今人名
夏允彞    劉琦    孫季良 余井塘    張自忠    方振武 張擇端    李璡    漆雕哆 王尚德    焦佑瀛    蔣夢麟 齊桓公    貂蟬    邢侗 上官小妹    寄蓮    凌叔華 吳弱男    徽柔    楊妙真 林憶蓮    春芳    海蓮 煒彤    碧妍    許平君 蘇芮    趙鉤弋    董小宛
康熙頻道 請大家幫忙按讚與訂閱/關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