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頭檢索》支持字或詞檢索。《筆畫檢索》請輸入數字。《全文檢索》至少輸入兩個漢字。
《拼音檢索》請輸入拼音英文字母。《倉頡檢索》請輸入倉頡英文字母,支持*號模糊查尋。
《字頭檢索》
字頭:郎士元
| 郞 | |
部首:邑
部首筆畫:7
部外筆畫:7
總筆畫:14 拼音:láng 注音:ㄌㄤˊ
倉頡:IVNL
统一碼:90DE
卷別:〈酉集下〉
同文書局本:1272頁,第2字 按此查閱❗ 武英殿本:6089頁,第2字 按此查閱❗
國語辭典:按此查找❗
网典:按此查找❗
唐韻 正韻 魯當切 集韻 韻會 盧當切,𠀤音廊。 說文 魯亭。 左傳·隱元年 費伯帥師城郞。 註 魯地。高平方與縣東南有郁郞亭。 又夜郞,地名。屬牂牁郡。 又官名。 韻會 秦初置郞中令,其屬官有三署郞。漢官尚書郞。初,三署郞旣選入臺,稱郞中,歲滿,稱侍郞。隋文帝諱中字,惟置侍郞。煬帝置六侍郞,其諸曹直曰郞,除侍字。 又員外郞,亦隋置。 又男子之稱。 唐書·房𤣥齡傳 高孝基曰:僕閱人多矣,無如此郞者。 又婦謂夫爲郞。 晉書·列女傳 謝道韞曰:天壤之閒,乃有王郞。 又僕稱主亦曰郞。 唐書·宋璟傳 鄭善果曰:中丞奈何卿五郞。璟曰:君非其家奴,何郞之云。 又 正韻 與廊通。 前漢·東方朔傳 陛下今累郞臺,恐其不高。 又姓。 廣韻 魯懿公孫費伯城郞居之,因氏。 又漢有郞顗。
考證:〔 春秋·隱元年 費伯帥師城郞。 註 魯地高平方輿縣東南有郁郞亭。〕 謹照原文春秋改左傳。方輿改方與。〔 史記·司馬相如傳 陛下築郞臺,恐其不高。〕 謹按所引出前漢東方朔傳,今据改。並照原文陛下增今字。築字改累字。
《論壇交流》
|
| 士 | |
部首:士
部首筆畫:3
部外筆畫:0
總筆畫:3 拼音:shì 注音:ㄕˋ
倉頡:JM
统一碼:58EB
卷別:〈丑集中〉
同文書局本:242頁,第38字 按此查閱❗ 武英殿本:1130頁,第1字 按此查閱❗
國語辭典:按此查找❗
网典:按此查找❗
廣韻 集韻 韻會 𠀤鉏里切,音仕。四民士爲首。 詩·大雅 譽髦斯士。 禮·王制 命鄕論秀士,升之司徒,曰選士。司徒論選士之秀者,升之學,曰俊士。升於司徒者,不征於鄕,升於學者,不征於司徒,曰造士。大樂正論造士之秀者,升之司馬,曰進士。 又官總名。 書·立政 庶常吉士。 禮·王制 天子之元士,諸侯之上士,中士,下士。 又 孔安國曰 士,理官也,欲得其曲直之理也。 書·舜典 帝曰:臯陶,汝作士。 左傳·僖二十八年 士榮爲大士。 又漢制,嘗爵爲公侯奪免者,曰公士。 又 前漢·鄒陽傳 武力鼎士。 註 能舉鼎者。 又 前漢·李尋傳 拔擢天士。 註 能知天道者。 又 後漢·李業傳 王莽以業爲酒士。 註 時官酤酒,故置酒士。 又侍從之士。 通鑑 唐杜如晦等十八學士,時謂之登瀛州。 又士卒。 左傳·丘甲註 革車一乘,甲士三人,步卒七十二人。 家語 孔子之宋,匡人以。甲士圍之。 又男子通稱。 詩·周頌 有依其士。 又女之有士行者曰女士。 詩·大雅 釐我女士。 又 管子·牧民篇 有士經。 註 士,事也。經,常也。 又 梵書 釋子勤佛行者曰德士,無上士。 又俗塐神像曰木居士。 韓愈詩 偶然題作木居士,便有無窮求福人。 又 山海經 大荒西有國,名淑士。 又士鄕。 後漢·鄭𤣥傳 昔齊置士鄕。 註 管仲相桓公,制國爲二十一鄕,工商之鄕六,士鄕十五。 又縣名,勇士縣,屬天水郡,見 後漢·西羌傳 。 又姓。陶唐之苗裔士蔿之後,爲士氏,見 統譜 。 又複姓,漢士孫瑞,扶風人。 又與事通。 書·洛誥 見士于周。 註 悉來赴役也。 詩·豳風 勿士銜枚。 註 自今可勿爲行𨻰銜枚之事。 又叶主矩切,音雨。 詩·大雅 赫赫明明,王命卿士。叶下父。父,音甫。 說文 士,事也。數始于一,終于十,从一从十。 集韻 本作𣎶。 又與仕通。
《論壇交流》
|
| 元 | |
部首:儿
部首筆畫:2
部外筆畫:2
總筆畫:4 拼音:yuán 注音:ㄩㄢˊ
倉頡:MMU
统一碼:5143
卷別:〈子集下〉
同文書局本:123頁,第6字 按此查閱❗ 武英殿本:561頁,第4字 按此查閱❗
國語辭典:按此查找❗
网典:按此查找❗
唐韻 集韻 韻會 𠀤愚袁切,音原。 精薀 天地之大德,所以生生者也。元字从二从人,仁字从人从二。在天爲元,在人爲仁,在人身則爲體之長。 易·乾卦 元者,善之長也。 又 爾雅·釋詁 元,始也。 又 廣韻 長也。 又大也。 前漢·哀帝紀 夫基事之元命。 註 師古曰:更受天之大命。 又首也。 書·益稷 元首明哉。 前漢·班固敘傳 上正元服。 註 師古曰:元,首也。故謂冠爲元服。 又本也。 後漢·班固傳 元元本本。 又百姓曰元元。 戰國策 制海內,子元元。 史記·文帝本紀 以全天下元元之民。 註 古者謂人云善人,因善爲元,故云黎元。其言元元者,非一人也。 又 公羊傳·隱元年 元年者何,君之始年也。 左傳註 凡人君卽位,欲其體元以居正,故不言一年一月。 羅泌·路史 元者,史氏之本辭也。君卽位之一年稱元,古之史皆然。書太甲元年維元祀,虞夏有元祀之文,非春秋始爲法也。 又氣也。 公羊傳註 變一爲元。元者,氣也。 又正月一日曰元日。 書·舜典 月正元日。 註 朔日。 又諡法,行義悅民,始建國都,主義行德,𠀤曰元。 又姓。 韻會 左傳,衞大夫元咺。 又後魏孝文拓拔氏爲元氏,望出河南。 又 韻補 叶虞雲切,音輑。 桓譚·仙賦 呼則出故,翕則納新。夭矯經引,積氣關元。 史記·敘傳 莊王之賢,乃復國𨻰。旣赦鄭伯,班師華元。◎按新、𨻰𠀤非文韻。
考證:〔 書·堯典 月正元日。〕 謹照原書堯典改舜典。
《論壇交流》
|
|
|
歡迎光臨!
古今人名
劉邦    劉輿    公良孺 司馬朗    杜荀鶴    朱熹 李渭霖    李樓    羅虯 王守仁    申黨    蔣夢麟 陳裕光    趙孟頫    鄭文燁 含櫻    卓文萱    南鳳 宋藹齡    柳自華    柏卉 楊玉環    念波    武則天 燕飛    笙沫    訪琴 青寒    趙一荻    趙飛燕
康熙頻道 請大家幫忙按讚與訂閱/關注!
|